或許,我們都曾在午飯后有過那種“腦袋像灌了鉛、眼皮像被502粘住”的感覺,時常懷疑自己是在與周公“斗智斗勇”。但別急著自責,這可不是懶惰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大腦在高舉“小旗”求饒:“拜托,給我休息一下吧!”遺憾的是,許多人選擇無視這個信號,硬撐著熬過下午,結果效率全面掉線、狀態全盤崩潰。
其實,關于午睡,古人早有高見。王安石有詩云:“細書妨老眼,長簟愜昏眠。依簟且一息,拋書還少年。”白居易更是直言:“曖昧斜臥日曛腰,一覺閑眠百病消。”無論是王安石的“還少年”還是白居易的“百病消”,都道出了午睡的奇妙作用。
你可能早就聽說過,午睡有助于大腦變清醒,工作更高效,這個說法已經流傳了一個世紀!但它背后的神經機制到底是什么?近日,頂刊Science發表的最新研究給出了答案。
研究人員通過在獼猴大腦中進行多電極記錄實驗,觀察視覺皮層(Visual Cortex)和背外側前額皮層(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在睡眠前后的神經活動變化。研究發現,僅30分鐘的短時間睡眠就能使大腦皮層的神經活動去同步化,提升了信息編碼能力,從而改善了認知表現。并且,這一過程可以通過低頻電刺激(4Hz)模擬,其原理是睡眠促使大腦局部突觸連接重新調整,形成非對稱性抑制機制,從而幫助大腦“重啟”,優化信息處理。
此外,研究還發現,使用4Hz的低頻電刺激對視覺皮層的刺激,可以模擬睡眠對神經網絡和知覺表現的有益效果。大規模神經網絡模型的模擬表明,局部皮層突觸的不對稱性抑制與睡眠后觀察到的神經活動變化高度一致。
看來,短短30分鐘的小憩,就能讓大腦經歷一次神奇的“重啟”,提升信息編碼能力,優化認知表現。所以,對于那些還在糾結是否要聽從身體召喚,享受片刻午睡的朋友們,科學已經給出了答案:不要猶豫,給自己一個充電的機會吧!
健康午睡,留意這幾點
1. 午睡時要注意保暖
天冷時午睡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這是因為人體在午睡時體溫降低,抵抗力也會變弱,這就使得寒氣入侵的概率大大增加。
2. 吃完飯別立即午睡
很多人午休時間較短,吃完午飯抓緊休息成為常態。醫生建議,吃過午飯后,盡量在陽光下散步遛彎10-20分鐘,疏解飯后的飽腹感,促進消化,給胃提供一點休息的時間。然后再午睡。剛吃過午飯,胃里面充滿了食物,消化系統在此時最忙碌。如果在此時午睡會影響胃腸道的消化,令食物的吸收受到阻礙,甚至引起食物倒流,長期這樣下去會令胃部產生病變,對人體的消化功能有嚴重的影響。午睡的質量也會受到影響。
3. 趴著午睡墊得高些
趴在桌上午睡,身體無法舒展,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增大血管的壓力。趴在胳膊上睡覺,也會使身體多處神經受到壓迫,往往造成午睡時心中焦慮,入睡困難。同時,伏案的姿勢使頸椎、腰椎和背部承受較大的壓力,長此以往易造成這些部位的損傷。醫生建議,上班族在午休時應盡量仰臥在椅子上,如果條件不允許,則要盡量將頭部墊高,趴在松軟的枕頭和墊子上午休。
4. 午睡后按摩頸腰背
午睡后宜慢慢醒來,突然驚醒會導致血壓波動,引起頭暈等癥狀。陳陸泉醫生表示,睡醒后可以進行簡單的按摩。比如,在面部進行干洗臉的按摩,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按摩后頸部、腰背部,能得到較好的舒緩,讓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蘇醒”過來。
來源: 抗衰老產業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