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這個話題的罪魁禍首是前幾年熱映的《非誠勿擾2》(一部靠段子拼湊搞笑的賀歲片……但我很喜歡蘇淇啊……所以我也有貢獻……今天不點評電影……看后頭……),以及今年某明星因黑素瘤過世的新聞……這兩件事之后,帥哥和美女們、叔叔和阿姨些,起堆堆的來醫院問“這個是不是黑色素瘤?”、“我是不是已經癌了?”、“醫生,我還活的了多久?”
其實,相關的科普出來的應該已經不少了,我想大眾對此至少有了客觀、理性、正確的認識了……
至今,仍有不少人因此稀里糊涂到了醫院……再稀里糊涂回了家……
所以,今天我們好好理一理這個“色素痣”的來龍去脈
(別今天看了科普,明天還搞不醒火)
一、什么是色素痣?
色素痣又名痣細胞痣、黑素細胞痣,是由于痣細胞增生并產生色素導致皮膚、黏膜顏色改變為特征的良性疾病。色素痣長時間維持穩定狀態,但要警惕有極少數色素痣發生惡變。
二、色素痣分型?
1、皮內痣:成人常見,多發生于頭面頸部。不發生于掌跖及外生殖器。大小不一,大者可達數厘米,甚至累及半側面頸部,但一般不大。呈半球狀隆起皮膚,可有毛,淡棕色或淡黑色,邊界清楚,表面光滑。痣細胞巢位于真皮不同深度。一般不發生癌變。
2、交界痣: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任何部位。但以嬰幼兒多見。病變呈扁平狀,棕黑色、藍黑色、深褐色等,邊界可清亦可不清。一般體積較小,多在數毫米以內。表面光滑無毛。可長期保持原狀不變,少數可自行消退,較易發生惡變。痣細胞巢位于真皮表皮交界處。有癌變可能(掌跖及外陰部大多為交界痣)。
3、混合痣:兒童多見,病變大多微突出皮膚表面,少數呈乳頭狀瘤樣改變,一般無毛,可隨年齡增長,體積增大,顏色變深。混合痣中的交界痣部分可發生惡變。病理學特點為在痣細胞進入真皮的過程中,常同時有皮內痣和殘留的交界痣,為皮內痣與交界痣的混合形式。
(其實分型什么的,你們不要太在意,因為并不一定由分型來決定治療方案,而且這個沒病理基礎的,看著很頭痛的,你們忽略不看即可,為了不吸引你們注意力,我連圖都沒給你們放)
三、色素痣的治療?
1、非手術療法:點陣激光、二氧化碳激光、YAG激光、電離子、冷凍等,以激光或電離子最為常用。
2、手術切除:以完全切除為原則。但如為巨痣,或為多發性散在分布的色素痣,則可選擇性切除。小面積直接縫合,面積較大者需要植皮。疑有惡變應采取手術治療,切除的痣全部均應做病理檢查,發現惡變應擴大切除并酌情治療。
四、每個痣都得治療嗎?如果要治療又該如何選擇治療方法?
1、中國人惡性黑色素瘤發生率低,普通的色素痣(直徑<3mm、表淺、顏色一致、邊緣整齊、表面光滑、大小和顏色恒定不變、無瘙癢、疼痛等感覺異常、診斷明確的)可以觀察(不治療),也可以出于美觀的需求視情況予非手術療法取痣。
2、對于有惡變傾向的色素痣(包括:先天性巨痣;手足底等容易摩擦部位的交界痣;藍痣等)需使用手術切除不可使用激光治療。
3、而且,如果激光多次治療后(個人認為最好3次內,如果有3次或以上次數一定請醫生面對面評估)仍然復發者,有惡變的風險,建議手術切除。
五、治療后需要注意什么?
1、治療前后注意保持局部的清潔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治療部位感染;
2、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吸煙飲酒以促進傷口愈合;
3、治療后使用抗感染藥膏及生長因子凝膠促進創面愈合、減少瘢痕;
4、非手術療法后形成的痂殼脫落后根據情況可使用防瘢痕增生藥物等;手術切除拆線2天后切口可沾水,可使用一些預防瘢痕增生的藥物6個月,張力較大的部位可壓迫包扎3個月減少瘢痕增生;
5、近期避免強光、紫外線照射以免色素沉著:外出撐傘、出門前涂防曬霜。
六、如何快速初步鑒別色素痣和黑色素瘤?
肉眼觀察痣的形狀、邊緣、顏色、直徑、變化,來判斷是否有黑色素瘤的可能。特別是短時間內痣的大小、顏色或形狀發生很大變化,伴疼痛、灼熱、刺痛等,有炎癥反應,破潰,出血等,建議及時治療**(注意:出現上述一種或多種情況,及時就診)**。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ABCDE法(見下圖)。(這個都告訴你們了,如果你們還搞不醒火,我就…………我就…………只能…………不厭其煩多講幾遍了!!!)
來源: 郭生紅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