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歲的霏霏(化名)近一年來,右眼的白眼球上就開始長有一塊小“贅肉”,它不僅讓霏霏的眼睛頻繁紅腫、干澀難耐,且隨著“贅肉”越長越大,霏霏的視力也越變越差,前往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就診后發現,原來竟是患上了翼狀胬肉。

霏霏家住湖北武漢,一年前,霏霏的父母發現她右眼內眼角冒出一塊淡粉色息肉,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由眼球的白色部分向黑色部分延伸,逐步貼近角膜,不僅嚴重影響美觀,還導致視力下降。“孩子學習時間一長,右眼就變得紅彤彤的,經常還有眼癢、眼干等情況,眼球轉動也不如左眼靈活。”霏霏媽媽說道。為此,霏霏家里常備眼藥水,每每出現不適,夫妻二人便給孩子滴用,雖能短暫緩解癥狀,但覆蓋眼表的息肉仍愈長愈大,孩子也越來越不舒服,為求診治,他們帶著孩子來到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就診。

該院眼表及角膜病專科副主任醫師陳翔熙博士接診后,對霏霏進行了仔細的檢查,確診她右眼長出的所謂的“息肉”實際上是“翼狀胬肉”,且合并有嚴重的干眼癥。“翼狀胬肉通常由外界刺激引發慢性炎癥,一般常見于中老年人。初期無明顯癥狀,悄然間逐漸增大,會逐漸引起角膜散光影響視力,并可能導致眼紅、眼干、異物感不適,若放任不管,可能會逐漸遮蔽瞳孔區,對視力造成嚴重影響。”陳翔熙博士介紹。

“我家孩子才10歲,怎么會長翼狀胬肉呢?”霏霏媽媽十分納悶。仔細詢問病史后得知,霏霏一年前在戶外玩耍時右眼曾不慎被樹枝戳傷,事后亦未及時進行處理,陳翔熙判斷,霏霏的翼狀胬肉或是眼外傷所致,加上干眼癥比較嚴重,因此發展較快。對此,她表示,翼狀胬肉雖多見于中老年人,若眼睛外傷、長期慢性炎癥控制不佳,年輕人甚至小孩子也可能患上此病。完善相關檢查后,陳翔熙博士為霏霏進行了藥物抗炎及干眼治療。待炎癥及干眼情況改善后,及時為她施行了右眼手術。術后10天復查時,霏霏的右眼恢復良好,視力也有所提升。

“長了胬肉,若經常出現眼紅異物感,或進行性增大甚至已經影響視力,應及早積極治療,所幸霏霏眼部的胬肉尚未侵犯瞳孔區,治療效果較為理想。” 陳翔熙博士表示。她提醒,若發現黑眼珠上出現一層薄膜甚至“贅肉”,請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眼科檢查,排查翼狀胬肉。

來源: 武漢交通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