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坑、放苗、填土、壓實......

當最后一棵沙漠玫瑰樹苗被穩穩栽種到沙土中

現場人群爆發出熱烈歡呼

“合龍了!”

11月28日10時37分,在中國新疆于田縣萬花園防沙治沙區,隨著最后寬50米、長100米空白區被栽上樹苗,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全長3046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合龍。衛星遙感影像顯示,這是世界最長的環沙漠綠色生態屏障。

基于多時相亞米級光學遙感影像,獲取了全球多個沙漠區域生態綠地的光譜特征和紋理特征,監測結果顯示,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形成世界最長環沙漠綠色生態屏障。制圖單位:石榴云/新疆日報、航天信德智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面積超過33.7萬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約50毫米、蒸發量卻在2500毫米以上,被稱為“死亡之?!薄?/p>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最強烈風沙活動和最嚴重風沙災害區,在大氣環流作用下不斷威脅綠洲,是中國主要塵源地和上風口。”新疆林業科學院造林治沙研究所研究員劉永萍說。

1978年,中國啟動“三北”防護林工程。40多年來,新疆依托“三北”工程,在風沙危害區域累計植樹7000多萬畝,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形成2761公里綠色屏障,剩余285公里空白區域集中在沙漠南部風沙危害最深、條件最惡劣區域。

“隨著和若鐵路建成,與格庫鐵路、喀和鐵路、南疆鐵路連通成世界首條環沙漠鐵路,這285公里區域人類活動逐漸密集,有效防沙治沙日益迫切?!敝袊茖W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亞寧說。

去年11月13日,以于田縣重點工程開工為標志,新疆吹響了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的沖鋒號。

一年多奮戰,新疆以塔克拉瑪干沙漠空白區域綠色屏障合龍為目標,開展了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形式多樣的“沙漠鎖邊”,探索出于田“梯田治沙”、沙雅光伏發電抽水治沙等一批因地制宜治沙新路徑。

“這是中國防沙治沙的新奇跡,這樣大的工程在其他國家是不可想象的?!眲⒂榔紝κ澜绶秶鷥雀鲊紊吵尚нM行過深入研究,他說,這條環沙漠綠色生態屏障保護了新疆天山以南生態系統,為當地居民創造了更好生產生活條件,展示了中國生態治理科技實力和組織能力。

實現合龍后,新疆將繼續夯實拓寬環塔克拉瑪干沙漠綠色生態屏障,到2030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514.49萬畝。

面積33.76萬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邊緣總長度約3046公里

截至2023年底

沙漠周邊形成了長度約2761公里

綠色阻沙防護帶

在沙漠南緣和東南緣綠洲之間

剩余的285公里“缺口”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一年多來,“鎖邊”任務涉及的喀什、和田、巴州多地因地制宜、分類施策,60多萬人次參與其中,通過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多措并舉,順利實現“鎖邊合龍”。

下一步,還將進一步增加空白區“合龍”處的寬度,鞏固提升“鎖邊”成效,努力打造全國防治荒漠化的典范,為筑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貢獻新疆力量。

1分鐘回顧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攻堅歷程→

11月28日上午,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空白區順利實現“鎖邊合龍”。

眾志成城,新疆在一年時間里,“鎖邊”工程治理沙化土地面積168.19萬畝。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空白區“鎖邊”任務全部完成,順利“合龍”。

新疆各族群眾在與風沙持久的斗爭中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再到“人沙和諧”的巨大轉變。

塔克拉瑪干沙漠如何“鎖邊”?

治沙三件套顯成效→

11月28日上午,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空白區順利實現“鎖邊合龍”。

中國如何“鎖死”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

總結下來就靠“三件套”

一、生物治沙

在水資源條件比較好的區域,在沙海中將沙丘推成平地,種植各類防沙抗旱植物,穩沙固沙。是使用最廣泛的治沙方式。

二、光伏治沙


在水資源條件匱乏的區域,建設光伏電站,不僅可以發電,還可以降低地表風速,起到穩定沙土的作用。

三、工程固沙


在沙地上插進蘆葦稈,扎成草方格,或者布設“高立式沙障”阻擋沙擴散,這種方式成本低、見效快。

內容來源 / 烏魯木齊晚報新媒體綜合

來源: 烏魯木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