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婁金麗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研究員/教授

審核:王立祥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 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第十屆主任委員

在醫學領域,病毒性肝炎作為一種常見的傳染病,其診斷與治療始終備受關注。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針對病毒性肝炎的檢驗手段也日益精準與多樣化。

利用PCR技術檢測HBV-DNA,可作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直接證據。當HBV-DNA呈陽性時,意味著患者已經感染了乙肝病毒,并且病毒正處于復制狀態。值得注意的是,HBV-DNA的數值高低并不直接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例如,在免疫耐受期,盡管病毒復制量很高,但肝細胞并未受到損害,肝功能依然正常。因此,HBV-DNA的數值只能作為病毒復制狀態的參考,而非病情嚴重程度的判斷依據。

HBV-DNA檢測在乙型肝炎的臨床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在治療前,它能夠幫助醫生了解患者體內病毒的復制狀態,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基線數據。其次,在治療過程中,通過監測HBV-DNA的變化,可以評估藥物的療效。如果HBV-DNA數值顯著下降,說明治療有效;反之,如果數值先下降后上升,則可能病毒對藥物產生了耐藥性,需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最后,在治療結束時,HBV-DNA的檢測也可作為是否停藥的重要依據。只有HBV-DNA未檢出時,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監測,才能考慮停藥。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然而,HBV-DNA的檢測并非一成不變。隨著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超敏核酸檢測應運而生。它使用更為敏感的試劑,能夠檢測出更低濃度的病毒核酸。超敏核酸檢測不僅提高了檢測的準確性,還為隱匿型HBV病毒感染的診斷提供了可能。此外,對于免疫缺陷患者體內病毒的再激活,以及何時啟用抗病毒治療等問題,超敏核酸檢測也提供了更為可靠的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HBV-DNA檢測結果為陰性,也不意味著完全排除HBV感染的可能性。例如,在乙肝五項檢查中,若發現表面抗原(HBsAg)呈陽性而HBV-DNA檢測結果為陰性,這可能表明病毒處于非活躍復制狀態,患者可能屬于非活動性HBV攜帶者。此外,這種情況也可能出現在抗病毒治療后的恢復階段或是自然感染過程中某個特定時期。因此,面對此類情況,醫生需綜合考慮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其他實驗室檢查結果,制定合理的隨訪計劃。

除了HBV-DNA檢測外,另一種名為前S1抗原的生物標志物同樣具有重要價值。前S1抗原是HBV包膜蛋白的一部分,與病毒的感染、復制及誘導宿主免疫應答密切相關。相較于傳統的血清學標志物,前S1抗原能夠更早地反映出HBV感染的狀態,尤其適用于急性感染的早期診斷。研究表明,急性HBV感染者中,前S1抗原的快速消失往往預示著良好的治療前景;反之,若前S1抗原持續陽性,則提示感染有可能向慢性化發展。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在病毒性肝炎中,除了乙型肝炎外,甲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也同樣值得關注。對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診斷,血清學檢測是主要手段。通過檢測抗甲型肝炎病毒IgM抗體和抗戊型肝炎病毒IgM抗體,可以判斷患者是否為新近感染。同時,結合IgG抗體的檢測,還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曾經受過病毒感染以及現在的免疫狀態。

丙型肝炎的診斷則更為復雜。除了進行抗體檢測外,還需要進行HCV-RNA檢測。HCV抗體可作為篩查檢測,HCV-RNA檢測可作為確診檢測。HCV-RNA的定量檢測不僅能夠判斷患者是否為現癥感染,還能夠評估病毒的復制活躍度和藥物的療效。HCV抗體陽性,也可能存在假陽性或病毒已經清除但抗體持續存在的情況;HCV抗體陰性也可能是處于窗口期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因此,丙型肝炎的診斷要依據HCV抗體和RNA的結果進行綜合判斷。

丁型肝炎的診斷則相對特殊。由于丁型肝炎病毒通常與乙型肝炎病毒重疊感染,因此在進行丁型肝炎病毒抗體檢測的同時,還需要進行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體檢測。只有當兩者都呈陽性時,才能確診為丁型肝炎病毒感染。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