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除寒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徐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主任醫師
硬腦膜動靜脈瘺的治療方式有三種,保守治療、介入治療、外科和伽瑪刀輔助的治療。
其中,保守治療主要適用于癥狀不是很嚴重的,比如海綿竇區的硬腦膜動靜脈瘺,雖然有一點突眼,眼睛有點紅,但是沒有顱內的皮層靜脈引流,癥狀也不是很嚴重,可以進行保守治療,定期隨訪。
還有比如橫竇-乙狀竇區的硬腦膜動靜脈瘺,它的引流和正常的腦組織引流是一致的,沒有反流,有一些輕微的、能夠耐受的顱內雜音,這些也是可以保守治療的。
還有一些部位,比如枕骨大孔區的,我們也叫頭頸交界區的硬腦膜動靜脈瘺,介入治療容易造成腦干的損傷,或者是后組顱神經損傷,所以如果不是很嚴重,就選擇保守治療。
選擇保守治療的患者,一般對于沒有癥狀變化的,可以一年復查一次,復查主要是做核磁、CT平掃,還有腦血管方面的檢查,比如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或者CTA(CT血管造影)。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患者如果自己做保守治療的話,可以躺著,脖子稍微一彎,然后用健側的手,壓迫患側頸動脈搏動的地方,然后用患側的手,放在耳屏這個地方,能摸到耳屏前搏動的顳淺動脈,能感覺到這個小動脈在搏動。用手壓迫頸動脈以后,感覺到耳屏位置的搏動減弱、變輕或者消失的時候,就說明壓迫是管用的。
只要沒有不適癥狀,每天壓迫3-4次以上,每次壓迫30分鐘以上,有些患者通過這種方法是可以壓好的。
除了自己壓迫之外,也可以讓家人來壓迫,方法是一樣的,別人幫助他壓,也是摸耳屏前這個位置,用它來判斷到底壓上沒壓上,很多患者是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壓好的。
經過壓迫以后,一個是癥狀有緩解,最后通過影像學的檢查,比如腦血管造影檢查,或者是CTA(CT血管造影),或者是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檢查,發現沒有瘺口了,是可以達到解剖治愈的。
再一個,壓頸主要是治療海綿竇區的硬腦膜動靜脈瘺,有一個現象一定要注意,就是在壓頸的時候,到了一定階段癥狀會加重。突眼比原來要厲害,眼睛會更紅,所以有些患者往往就會害怕,就不敢壓了。實際上這個時候正好是壓頸管用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堅持這段時間以后,癥狀就會緩解。
如果醫生判斷不適合保守治療,或者保守治療效果不好,就要進行介入治療,介入治療是硬腦膜動靜脈瘺的首選治療方式。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治療的原理,就是通過血管的這個途徑,到達瘺口的部位,把動脈和靜脈之間的溝通給它消除掉。一般用彈簧圈或者膠把這個溝通去除掉,就算是治愈了。
介入的方式有動脈途徑,有靜脈途徑,有時候會用直接穿刺的這種途徑。
動脈途徑一般是從股動脈插管,微導管插到供血動脈,然后打膠、填彈簧圈,把動脈和靜脈的溝通消除掉。
有時候動脈途徑很迂曲,并且供血動脈很多,通過動脈無法完成這種治療,就要“抄后路”,通過靜脈系統到達瘺口的部位,填彈簧圈、打膠,然后把動靜脈溝通消除。
還有一些病例,動脈途徑進不去,靜脈途徑也很難到達瘺口的部位,怎么辦?那就經過直接穿刺的方法,到達瘺口的部位,然后也是填彈簧圈、打膠,把動靜脈溝通進行消除。直接穿刺的方法一般是用在海綿竇這個部位,我們叫經眶穿刺,從眼睛下面直接穿刺進去,用這種方法,也可以做動靜脈瘺的手術。
對于各種方法都不能夠治療的動靜脈瘺,或者是通過介入治療復發了,再次介入治療也不好做,可以用開刀的方法夾閉動靜脈瘺,或者是用伽瑪刀照射的方法,就是用放射治療消除動脈和靜脈的溝通,消除瘺。
但是外科手術和伽瑪刀都不是硬腦膜動靜脈瘺主要的治療方法,首選治療還是介入治療。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