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冠潮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審核:支修益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咯血,作為胸外科和呼吸科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其發(fā)生往往伴隨著患者的緊張與不安。從專業(yè)的醫(yī)學角度來看,咯血是指呼吸道或肺部出血,通過咳嗽從口腔排出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并非孤立的癥狀,其背后可能隱藏著多種病因。

咯血與支氣管擴張和腫瘤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特別是肺癌。在肺癌中,咯血尤為常見于大氣道腫瘤或中心型肺癌。這些腫瘤生長在氣管、支氣管或肺段支氣管開口附近,因腫瘤表面血管破裂或侵蝕周圍血管而引發(fā)咯血。值得注意的是,周圍型肺癌在早期往往不會有任何癥狀,包括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其早期發(fā)現(xiàn)多依賴于健康體檢、胸部CT篩查。

圖1 原創(chuàng)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肺癌引起的咯血預示著病情已發(fā)展至晚期,但對于大氣道內的腫瘤而言,咯血可能在其體積尚小時即已出現(xiàn)。因此,對于出現(xiàn)咯血癥狀的患者,應盡早進行詳細的醫(yī)學檢查,以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然而,咯血并非肺癌的專屬癥狀,其病因實際上復雜多樣。從呼吸道到消化道的多個部位出血均可能通過咳嗽或嘔吐動作從口腔排出,從而被誤認為是咯血。因此,醫(yī)生在接診咯血患者時,首先需要確定出血的來源。

呼吸道出血是咯血的主要原因,通常伴隨著咳嗽動作。而消化道出血則往往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且出血量較大。此外,鼻咽部出血和口腔黏膜出血也是常見的咯血假象。這類出血多因空氣干燥、鼻中隔彎曲等原因引起,表現(xiàn)為無咳嗽癥狀的痰中帶血或黑色痰液。

在鑒別診斷方面,除了詳細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如CT掃描和支氣管鏡檢查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CT掃描可以直觀地顯示肺部病變情況,如腫塊、支氣管擴張等。而支氣管鏡檢查則能夠直接進入氣道內部,觀察出血部位并進行必要的活檢或治療操作。

圖2 原創(chuàng)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咯血患者還常常伴隨有其他癥狀,這些癥狀對于診斷咯血的原因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例如,咯血伴隨大量膿痰,提示可能存在支氣管擴張癥。支氣管擴張癥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反復咳嗽、咳膿痰和咯血為主要表現(xiàn)。其發(fā)病機制與支氣管壁的慢性炎癥和纖維化有關,導致支氣管壁肌肉和彈性組織破壞、管腔擴張和變形。

此外,咯血伴隨低熱、盜汗、乏力等癥狀時,應高度懷疑肺結核的可能性。肺結核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肺部并導致咯血、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癥狀。同時,肺結核還可引起全身性癥狀如低熱、盜汗、乏力和體重下降等結核中毒性表現(xiàn)。

對于咯血患者而言,及時的醫(yī)學檢查和診斷至關重要。通過綜合分析患者的癥狀、體征和影像學檢查結果,可以明確咯血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對于由腫瘤引起的咯血,應根據(jù)腫瘤的類型和分期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對于支氣管擴張癥和肺結核等良性疾病引起的咯血,則應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和患者身體狀況選擇適當?shù)闹委煼椒ā?/p>

來源: 中華醫(y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