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標志著冬季的正式開始,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之一。這一時節不僅是自然界陰陽交替的關鍵節點,也是人體養生的重要時期。以下是一些關于冬至健康養生的科普知識。

一、冬至的氣候特點與人體健康

冬至后,氣溫逐漸降至最低,進入“數九”的寒冷時節。這一時期,人體陰陽平衡容易受到影響,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尤其需要提高警惕,謹防急癥發生。同時,寒冷的氣候容易導致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暢,從而增加感冒和其他傳染病的風險。

二、冬至養生的基本原則

**1.****防寒保暖:**冬至養生的首要任務是做好防寒保暖。要根據環境氣溫及時增減衣服,衣物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

**2.****起居有常:**冬至乃至整個冬季,應早睡晚起,延長睡眠時間,以保養神氣,養腎精。

**3.****養動適度:**進行適當的御寒鍛煉,能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鍛煉前做好充分準備活動,以防運動損傷。鍛煉時應循序漸進,運動有度,避免大汗淋漓。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

三、冬至時節的飲食調理

冬至是傳統的進補時節,適當的飲食調理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1.****溫性食物:**羊肉、牛肉、雞肉等溫性食物有助于驅寒保暖,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和能量。

**2.****根莖類蔬菜:**胡蘿卜、紅薯、山藥等根莖類蔬菜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有助于改善腸胃功能。

**3.****溫熱性中藥材:**如人參、黃芪、枸杞等,具有補氣養血、溫中益氣的作用,可以與肉類一起燉煮,增加滋補效果。

**4.****堅果和種子:**核桃、杏仁、芝麻等富含健康的脂肪酸、維生素E和礦物質,對增強免疫力和保護心血管系統有益。

**5.****富含蛋白質的豆類:**黑豆、黃豆等豆類食品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植物蛋白,有助于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四、冬至時節的運動注意事項

**1.****注意保暖:**冬季鍛煉時,對暴露在外的手、臉、鼻和耳朵等部位,除了經常揉搓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外,還應抹上適量的防凍膏、抗寒霜等以防止皮膚凍傷。

**2.****做好熱身:**冬至時節,天氣寒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暢,肌肉和韌帶也比較緊,這時突然的發力,很容易造成肌肉拉傷、韌帶撕裂甚至骨折。因此,運動前一定要做好熱身。

**3.****選擇合適的運動環境:**在室內進行鍛煉時,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在室外運動時,注意不要在空氣渾濁的環境進行。氣候條件太差的天氣,如大風沙、下大雪或過冷天氣,暫時不要到室外鍛煉。

**4.****運動不宜過早:**冬至時節鍛煉最好不要過早。因為早晨地表氣溫低,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會聚在地面上,不能向空氣上層擴散,會使人吸入有毒氣體,危害健康。建議在14時至19時之間進行運動。

**5.****運動量不宜過多:**由于天氣寒冷,人體需要耗費大量的熱量來維持身體的恒溫,如果運動過多,很容易導致身體能量衰竭,出現疲勞的現象。因此,一定要根據身體狀況自行調節,適量運動。

五、冬至時節的中醫養生方法

**1.****當歸羊肉湯:**羊肉健脾溫中、補腎壯陽、益氣養血;當歸補血;生姜溫經驅寒。三者相合是溫中補虛、驅寒止痛之佳品。

**2.****淮山藥紅棗枸杞蒸:**淮山藥補脾益腎、養肺、止瀉;紅棗補血;枸杞調補肝腎。三者配合可起到補脾益腎、養肺補血的功效。

**3.****按摩至陽穴:**至陽穴能夠溫養督脈陽氣,并且通達全身上下,使得正氣充足,抵抗力強。可站立或坐位取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距離后正中線1.5寸。每次可按揉約5分鐘,每日可行多次。

**4.****艾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為歷代醫家所推崇的養生、保健要穴。艾灸足三里穴的方法有溫和灸、回旋灸、雀啄灸等。

冬至時節,氣溫雖低,但正是養生的大好時機。通過合理的飲食調理、適量的運動以及中醫養生方法的運用,我們可以有效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來源: 河北省健康科學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