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炎是怎么一回事呢?
胃炎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是多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癥。 “胃”,你還好嗎?急性胃炎多與飲酒、藥物、機體應激狀態等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損傷有關,少數抵抗力很低的人可能會因細菌感染而引發。慢性胃炎主要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2、得了胃炎,在日常生活中會有哪些表現呢?
胃炎主要表現為上腹部飽脹、疼痛不適、惡心、嘔吐、反酸、噯氣、食欲缺乏等。少數患者會出現長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鐵性貧血,患者會出現皮膚黏膜蒼白、記憶力下降、乏力、頭痛、眼花、心率增快、毛發干枯等癥狀。部分患者也可無明顯不適。
3、容易引起胃炎的藥物有哪些?
(1)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吡羅昔康、布洛芬等)可引起上腹痛不適,重者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2)抗生素(四環素、紅霉素、甲硝唑、呋喃類等)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痛、食 欲下降甚至胃腸出血。
(3)抗腫瘤藥(氨甲蝶呤、5-氟尿嘧啶等)會不同程度刺激胃腸黏膜產生彌漫性炎癥,會出現惡心、嘔吐。
(4)腎上腺皮質激素類(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各種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潑尼松等)。
如必須使用上述藥物時,建議給醫生提供詳細病史,嚴格按醫囑服用,盡量避免多種藥物同時服用,適當選用安全劑型,也可以加用胃黏膜保護劑。
4、得了胃炎怎么辦?
其實胃炎跟感冒是一樣的,不是治不好,而是在飲食、生活習慣、氣候等原因下發病或復發了。首先應去除病因,停止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飲食、戒煙酒和藥物,暫時禁食或流質飲食,多飲水;同時結合藥物治療,對嚴重原發病者可預防性使用抑酸藥或胃黏膜保護劑;如果合并了幽門螺桿菌感染需要聯合用藥徹底根除幽門螺桿菌。;經常有患者這樣問,“醫生,我得的是胃炎,你為什么不給我開消炎藥呢?”這里需要和大家講的是,胃內是一個特殊的環境——酸性環境,只有胃酸不斷分泌,才能幫助食物消化,也正因為酸的環境,所以除了幽門螺桿菌外,其他的細菌很難生存下來,所以,胃炎不是普通細菌引起的,就沒有必要一定要吃消炎藥。
5、患了慢性胃炎飲食應注意什么呢?
飲食宜規律,進食易消化食物,戒煙、限酒,避免過于粗糙、辛辣刺激和過熱的食物,少吃鹽漬、煙熏和不新鮮食物,多新鮮水果、蔬菜等。
6、胃炎會癌變嗎?
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具有一定的癌變風險的。胃黏膜萎縮被認為是癌變的基礎。慢性萎縮性胃炎是由于長期的炎癥反復刺激胃黏膜,表面的上皮、腺體出現明顯的萎縮,固有層的纖維黏膜逐漸變薄。國內多年隨訪資料分析,慢性萎縮性胃炎絕大多數預后良好,一般認為其5-10年癌變率為3%-5%,10年以上10%;輕度異型增生10年癌變率為2.5%-11%;中度異型增生10年癌變率為4%-35%;重度異型增生10年癌變率為10%-83%。
來源: 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