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東一名女生出現持續咳嗽的癥狀,原以為是普通感冒,沒想到一直沒有好轉,去醫院一查已成心肌炎,指標超出正常1萬倍。經過一個月的救治,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留下了后遺癥,需終身服藥。這一案例提醒我們,看似普通的感冒癥狀,背后可能隱藏著嚴重的健康問題。

同時,一項發表在《循環》雜志上的研究,分析了歐美23家醫院5.6萬余例住院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發現每1000人中明確/很可能有2.4人引發了急性心肌炎。研究提到,這些急性心肌炎患者最常見的癥狀是胸痛和呼吸困難,且有一部分患者沒有發生相關肺炎。這項研究強調了在病毒感染中,心肌炎是一個需要警惕的并發癥。

感冒與心肌炎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感冒一般由呼吸道病毒引起,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這些病毒不僅引起上呼吸道癥狀,還可能侵入血液,攻擊心肌細胞,從而引發心肌炎。心肌炎可以是慢性、急性或暴發性的,其中暴發性心肌炎最為嚴重,起病急驟,病情發展迅速,病死率高。

暴發性心肌炎的初期癥狀與普通感冒相似,包括身體酸痛、流涕、頭痛、發熱等,但隨后迅速出現心臟衰竭或嚴重心律失常。此外,還可能伴有肺、肝臟、腎臟等多個臟器功能衰竭。暴發性心肌炎的預后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患者的臨床表現、臨床多項參數及心內膜心肌活檢結果。

勿把心肌炎當普通感冒

感冒癥狀:通常包括咳嗽、流涕、喉嚨痛、發熱等。

心肌炎癥狀:除了感冒癥狀外,還可能出現心慌、心悸、胸悶、胸痛、活動后氣急、呼吸困難、乏力等。嚴重心肌炎可能導致突然昏厥、頑固性休克。

易感人群有哪些?

1.青壯年人群:雖然心肌炎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研究表明,青壯年人群尤其是16~30歲的人群更易發生暴發性心肌炎。這部分人群通常活躍度高,社交接觸頻繁,從而增加了病毒感染的機會。同時,青壯年人群往往忽視輕微的身體不適,延遲就醫,這可能加劇了心肌炎的發展。

2.免疫系統受損人群:免疫系統受損的人群,如腫瘤患者經過化療或放療后,其免疫系統功能受到抑制,難以有效抵御病毒感染。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也處于高風險狀態。

3.慢性病患者: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由于基礎健康狀況較差,其心臟對病毒感染的抵抗力較弱,更易發生心肌炎。

4.孕婦:孕婦的心臟負擔增加,且孕期免疫系統發生變化。同時,孕期心肌炎不僅影響孕婦的健康,還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5.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免疫系統逐漸減弱,且常伴有多種慢性疾病。同時,老年人對癥狀的感知可能不那么敏感,導致延誤治療。

心肌炎的治療主要依賴于支持療法和免疫系統的自我修復。一旦出現疑似心肌炎的癥狀,應立即就醫。治療措施包括:

·休息:充分的休息有助于心肌的恢復;

·藥物治療:使用抗病毒藥物、免疫抑制劑等;

·營養支持: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態,支持身體恢復;

·監測和隨訪:定期進行心電圖、心臟超聲等檢查,監測心臟功能。

綜上所述,雖然感冒和心肌炎有相似之處,但心肌炎的嚴重性和危險性遠高于普通感冒。了解兩者的區別,及時識別心肌炎的早期征兆,對于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 康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