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健康養生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飲食與睡眠
但你知道嗎
看似平平無奇
被大家定義為娛樂活動的唱歌
卻對我們身體狀況的改善
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近期
#中醫建議氣血不足的人多唱歌#話題
登上社交平臺熱搜
為什么中醫建議氣血不足的人多唱歌?
日常做哪些小事能養氣血?
一起看下去吧~
氣血不足,多唱歌中醫講,脾之志憂,中氣郁結,長歌以宣泄,痛痛快快唱歌有助于改善氣血不足。
如果經常煩躁、焦慮、思慮過度會損傷脾氣,運化氣血的功能就容易減弱,而疏肝可以健脾,這個時候通過歌曲的詠唱,舒緩心中的壓力,解除情緒中的憂郁,能起到疏肝健脾的功效。
“肝在志為怒,在聲為呼”,我們或許都有這種經歷,憤怒時會大喊大叫,因為呼叫可調暢肝氣,讓人覺得舒服,是臟腑自我調節的一種表現。同理,“脾在志為意,在聲為歌”,唱歌是調節脾胃功能的良好方式。當脾胃不和、食欲不佳時,可以試著用唱歌這種簡單的方式緩解。
中醫有五音入五臟的說法,不同音調的音樂能夠治療不同臟腑的疾病。當你放聲歌唱時,氣息在體內進行循環,就像是在給五臟和六腑 “按摩”。
唱歌對健康好處多
唱歌作為一種集藝術、運動和健康于一體的全方位身體活動,唱歌對身體的好處,遠比你想象的還要多!
1.鍛煉呼吸系統
唱歌時,需要控制呼吸氣息的深度和節奏,這有助于加強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活量。從而改善肺功能,預防呼吸道疾病。
歌唱家關牧村分享唱歌養生妙招
2.促進心血管系統
當你感覺身體內部擁堵不適、頭暈乏力時,可以唱歌。隨著節拍的舞動或僅僅是身體的輕微搖擺,能促進血液循環。
3.改善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也是有年紀概念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消化系統功能逐漸下降。唱歌時,腹部肌肉會隨著呼吸和發聲而運動,這種自然的腹部按摩有助于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
唱歌要講究方法1選擇較溫和的歌曲
建議選一些音域跨度不太大的歌,節奏慢一點、音調低一點的抒情歌曲。聲嘶力竭的搖滾樂即使再擅長,也不宜開始就唱。
2使用正確的呼吸方法
唱歌采取胸腹式深呼吸的方法,兩手叉腰,口腔、鼻腔打開的同時吸氣,感覺兩肋發脹,然后保持住,再從口中緩緩呼出去,用氣息保持住聲音,使聲音持久平穩地延長。
3尋找發聲的高位置
唱歌時要尋找發音共鳴的高位置才不會累。從喉嚨發出的聲音是基音,把聲音向前、向上經口腔輸送到鼻咽腔,就是高位置。
發出來的聲音輕松通暢,圓潤明亮,才是完全把喉嚨解放出來而沒有卡壓的聲音。建議用輕聲哼唱或哼鳴的方法來尋找自己發音的高位置。
4避免飚高音
遇到超過自己發音能力、演唱難度很大的歌曲時,不要勉強,少飚高音。
5控制連續唱歌時間
連續唱歌會讓嗓子不堪重負,建議唱1~2首歇一歇,讓聲帶小憩,避免用嗓過度,飯后唱歌需等一個半小時以后進行。
6唱完不要喝冷飲
有些人唱完喜歡痛快地喝上一杯冷飲或冰啤酒,這樣做容易使聲帶充血、水腫。最佳飲品是溫白開水,蜂蜜水也是不錯的選擇。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把“耗掉”的氣血補回來?↓
做這7件小事可以養氣血
①細嚼慢咽:食物被充分咀嚼,才能更好地吸收,減輕脾胃負擔。早餐吃15~20分鐘,中、晚餐最好不少于30分鐘。
②少食寒涼:過食生冷寒涼,影響脾胃運化,進而影響氣血生成。平時注意喝溫水,少吃寒涼、油膩、辛辣的食物。
③睡好子午覺:睡覺是養肝血的重要方法。每天的子時(23:00~1:00)和午時(11:00~13:00)睡好覺,原則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
④陽光浴頭:陽光好的時候,出去曬曬太陽,尤其是讓陽光曬到頭頂的百會穴。
⑤暖水浴足:泡腳的水溫不要超過40℃;時間最好控制在20分鐘以內。泡腳至身體微微出汗即可,不適合出大汗。
⑥晨起梳頭:“頭為諸陽之會?!笔犷^不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滋養頭發,還能通達陽氣、疏通氣血。
⑦拍打小腿:一手握成空拳,叩打小腿骨頭外側的肌肉,這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區域,適當用些力氣,以有酸痛感為度。
來源: 福建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