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科普·大蒜銹病】

新疆大蒜常發生銹病,如何防治?

據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報道,黑新兩地科協于2024年10月28日簽署合作協議。會議強調,加強科普資源對疆援助,為新疆的全面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普支撐。另據佳木斯援疆12月8日召開援疆座談會消息,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開創新時代對口援疆工作新局面。

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簡稱“三平科工”)科研人員表示,“黑龍江省科協、佳木斯援疆發出了援疆號召,作為黨和國家培養的基層干部、植物保護領域的科普工作者、佳木斯市下轄的科協代表,決定通過線上——‘科普號’援疆,助推新疆農業高效能發展貢獻龍江力量,從而保障國家蔬菜安全。”

新疆農業大學趙震宇和郭慶元教授編著的《新疆植物病害識別手冊》中,記錄新疆常見植物病害274種,有蔬菜病害38種,其中大蒜在新疆常見、多發”。那么,如何防治大蒜銹病呢?

三平科工科研人員表示,由蔥柄銹菌引起的大蒜銹病,屬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葉片和假莖,常造成蒜葉黃枯死亡。目前蒜農使用的殺菌劑主要有丙環唑、氟環唑。

為確保大蒜銹病的防控,蒜農在做好選用抗病品種、深翻田地、適期晚播、平衡施肥、減少灌溉、清潔田園等農業措施的基礎上,應選用新穎高效能的殺菌劑控制大蒜銹病。也就是在蒜頭形成期或剛見零星病斑時,每畝用18.7%丙環·嘧菌酯懸乳劑30—60毫升,兌水30公斤,進行葉面均勻噴霧,隔7—10天噴1次,可視病情噴施1—2次。也可在蒜頭膨大期或初見零星病斑時,每畝用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劑10—15克葉面噴霧,隔7—10天噴施1次,視病情發展噴施1—2次?;蛟阡P病發生初期,每畝用32.5%苯甲·嘧菌酯懸浮劑30—40毫升,兌水30—40公斤進行噴霧處理,隔10天噴1次,可視病情施藥1—2次,注意大風天或預計藥后1小時內降雨,或在極端溫濕度條件下及作物長勢很弱時勿施藥。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上述藥劑時,應避免與乳油類農藥、有機硅助劑混用,同時還應防止藥液飄移到鄰近的蘋果和櫻桃園,以免造成藥害。

來源:富錦市城東街道辦事處(綜合整理自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佳木斯援疆,病情來源:《新疆植物病害識別手冊》;植保策略支持:科普中國信息員,黑龍江省志愿者,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科普農藥工作者 鄭慶偉)

來源: 富錦市城東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