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藥嗎?
膠囊、魚油、褪黑素、護肝丸,早餐吞下幾顆“強筋健骨”大力丸,午餐補充一劑“全能營養素”,晚上“安眠神藥”入夢鄉……這些當下中青年人流行的保健品,通通都可能弊大于利——因為,凡藥三分毒。
有的醫生,可能會告訴亞健康的你:“負責地說,我沒藥。最好的“藥”就在你的身上,是人體的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的故事
我們得從100年前的1918年講起。一場全球性的流感在兩年內感染了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導致至少3000萬人死亡。面對這場災難,人體免疫系統慘敗。
那么,免疫系統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人體的忠實守護神,它日夜巡邏在體內,一旦發現細菌、病毒等異物,就立即展開戰斗。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會盡力吞噬外來者,這個過程叫做“非特異性免疫”,此時免疫細胞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對付哪種病毒。
這種戰斗就像一場亂戰,有時能打贏,有時則打不贏。此時需要通過“增援”開啟“特異性免疫”,讓B細胞和T細胞前來支援。B細胞能分化為效應B細胞,產生抗體,標記病毒,讓其他免疫細胞集中火力攻擊被病毒感染的細胞。而T細胞中的“殺手T細胞”則分泌“穿孔素”,使被感染的細胞穿孔、凋亡,從而消滅內部的病毒。
不僅如此,B細胞還能分化為記憶細胞,記住入侵的病毒。如果這種病毒卷土重來,記憶細胞會快速分化為效應B細胞,產出抗體,提前發起猛攻。
疫苗的誕生
在弄懂免疫系統的工作原理后,人類開始思考:能否讓人體直接發動特異性免疫,把危險扼殺在萌芽之中?
這就是疫苗的故事。
人們第一次采用這種原理去形成疫苗,是用于對抗天花病毒。醫生從感染牛痘的牛或感染牛痘的患者的“痘”里取出漿液,接種于健康的人的前臂皮下,以此來預防天花。漿液里含有大量天花病毒,通過皮膚接觸使健康人感染,從而觸發免疫反應。由于病人的免疫系統也在發揮作用,病毒的活性較低,這樣既能喚起特異性免疫,又不會致命。
后來,科學家們改進了這種方法,制造出更安全的疫苗。如今的疫苗包括減毒疫苗和滅活疫苗等。滅活疫苗用已失去活性的病毒制成,注入身體后仍能引起免疫反應。減毒疫苗則將病毒的活性降低,制成疫苗。
強化免疫的重要性
利用疫苗強化自身免疫能力已成為常識,人們會在流感高發期主動接種疫苗。流感病毒的基因極易變異,雖然都是流感病毒,但表面的抗原決定簇也發生了變化。因此,流感疫苗并非一勞永逸,需要根據具體流行病毒型別來選擇接種。
每年12月15日是世界強化免疫日,這個日子最初由聯合國為消滅脊髓灰質炎而設立,后來逐漸發展為提醒人們強化免疫的重要日子。
近年來,我國在公民的強化免疫上取得了長足進步。例如,2010年起國家號召適齡兒童接種麻疹疫苗,通過建立兒童預防接種信息化管理系統等,促使全國麻疹發病率持續下降。同時,通過疫苗普及等方法,我國成功降低了乙肝病毒流行率。從1992年至2019年,中國已預防了約5000萬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可見,疫苗是強化免疫的頭號功臣。
然而,對個體而言,光靠疫苗是不夠的。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免疫力,以抵抗各種致病性細菌或病毒。
如何提升免疫力?
增強免疫力的方法有很多,合理的膳食搭配、充足的睡眠時間、適量的運動……
最后,別忘了心理健康。壓力再大也要學會疏解,你壓力大,你的免疫系統壓力只會更大。要記住,我們的軟肋是免疫系統,它是我們隨身帶著的戰勝疾病最好的“藥”。
本文為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扶持作品
作者:咚咚喵科普
審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員 陶寧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來源: 咚咚喵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