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在做完腦深部電刺激(DBS,俗稱腦起搏器置入)手術,將近一個月后的患者康爺爺,再次來到邵陽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接受腦起搏器開機。
開機前,患帕金森病8年的康爺爺動作遲緩、起步及轉身困難,左側肢體震顫厲害;當腦起搏器開機后,康爺爺的帕金森病癥狀明顯改善,邁腿、走路、拐彎等動作正常,震顫也停止了。
一、抗帕八年,癥狀不斷加重
70多歲的康爺爺,于8年前出現靜止性震顫,逐步出現行動遲緩,起步、轉身慢,因影響生活,曾到長沙就診,確診為“帕金森病”,予以藥物治療。
剛開始用藥,藥效比較好,隨著病情的進展,近幾年來,藥物的效果越來越差,服藥間隔的時間越來越短,并出現藥物引起的“異動現象”,康爺爺短暫的藥效過后,就震顫厲害,不能行走,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讓他倍感痛苦。
患者本想往長沙進行DBS手術治療,聽聞邵陽市中心醫院可以進行植入腦起搏器(DBS)治療帕金森病,遂到神經外科就診。
二、綜合評估,植入腦起搏器治療
神經外科主任蔣開源主任醫師、李朝霞副主任醫師和李小陽主治醫師綜合評估患者病情后,認為可以采取腦深部電刺激術進行治療。
為進行全面的術前評估和周密的術前準備,神經外科團隊邀請了神經內科、麻醉科、影像科、手術室等科室參與制定手術計劃。
手術于2024年10月25日實施,在湘雅醫院劉定陽教授指導下,由蔣開源主任醫師、李朝霞副主任醫師和李小陽主治醫師等組成的神經外科手術團隊,歷經4個多小時,成功在立體定向下為患者植入腦起搏器(DBS術)。
手術過程十分順利,術后復查頭顱CT確定電極置入與計劃靶點位置一致,手術獲得成功。
患者術后生命體征平穩,恢復順利,傷口拆線可出院,擬定于一個月左右(11月21日)進行開機儀式。在家等待開機的這二十多天里,據患者描述,手術后癥狀就有所減輕。
等到11月21日,康爺爺來到神經外科接受腦起搏器開機,開機后,患者立刻感覺輕松起來,行動輕便,震顫停止,到達神經外科團隊的預期效果。
三、了解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顫麻痹,是中老年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表現為運動遲緩、肌強直、靜止性震顫、姿勢步態異常等為核心的運動癥狀,尿便障礙、睡眠障礙、情緒精神異常、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多種非運動癥狀,到中晚期則出現療效減退、異動癥等多種運動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身心狀況及生活質量。
DBS(Deep brain stimulation),又稱為腦深部電刺激術,是目前用來改善帕金森病癥狀的最主要的手術方式。將電極植入患者腦內特定核團,連接電極的電線通過耳后及頸部的皮下隧道連接至埋在鎖骨下胸部的脈沖發生器(中央控制裝置)。
當此裝置開啟時,微電流會通過腦內電極對目標區域發出一定頻率的電刺激,改變相關神經環路的電信號,從而達到減輕帕金森病癥狀的目的。
DBS是一種非破壞性、小創傷的手術,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同時也是一種可逆的手術,如果手術后效果不理想或者出現其他相關并發癥,必要時可以關閉刺激器,甚至移除電極。
雖然很多患者因DBS手術而獲益,顯著改善帕金森病的癥狀和生活質量,但并不是每一位患者都適合此手術,必須經過專業的醫療團隊的詳細評估才能評判。
(1)哪些患者適合DBS手術?
1. 明確診斷的原發性帕金森病,病程一般超過4-5年;
2. 對左旋多巴等抗帕金森藥物有效,但隨病情發展出現了運動并發癥:如藥效減退、“開-關現象”,異動癥等;
3. 抗帕金森藥物有效,但身體不能耐受藥物或者副反應較大;
4. 對手術有合理的期望值,意愿客觀對待手術效果;
5. 排除癡呆、嚴重的精神或情緒障礙等情況者。
(2)什么時候進行DBS手術?
符合原發性PD診斷標準,病程超4-5年以上,出現藥效下降、異動并發癥,調整藥物不能滿足病情,年齡一般在75歲以下(有時根據病人個體情況適當放寬),對疾病和手術充分地了解,心理、家庭和資金等方面做好相關準備。在這些前提條件滿足下,可考慮進行DBS手術治療。
該院整合神經外科、神經內科、麻醉科和影像科等優質醫療資源,對帕金森及運動障礙性疾病進行多學科診治。從開始診斷、治療到患者的長期隨訪,再到腦起搏器手術治療,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和優質的醫療服務,最大程度使患者獲益,為帕金森患者重獲新生。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邵陽市中心醫院 易遠君 李朝霞 李小陽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邵陽市中心醫院 易遠君 李朝霞 李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