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是一種營養豐富、口感多樣的根莖類作物,在人們的日常飲食中占有重要地位。土豆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它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維生素C、鈣、磷、鐵、鉀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那么問題來了,你們方言中的土豆怎么叫?
01 土豆竟然是茄科?
在我的老家山西叫"山藥蛋”或者簡稱“山蛋”,為此還有個小說派叫“山藥蛋派”;而在我現在的云南這邊叫“洋芋”。
這種作物的名字有很明顯的和地方結合的風格。土豆本名是馬鈴薯,是典型的薯類作物,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薯類作物本身并不是一個屬或者一個科,而是各有分屬。
比如,馬鈴薯屬于茄科作物,茄科是一個大科,這下面很多物種是我們日常熟悉的,但是差異巨大,很多人知道的茄子是屬于茄科,西紅柿這東西,名字叫番茄,好吧,多少也可以理解為茄子,但是辣椒也是茄科,這就有點怪了吧?還有呢,枸杞也是茄科的。更有一種大家很常見但是卻基本不吃的東西:煙草,也是茄科。
正因為茄科作物如此差異巨大,所以日常很難將其俗名和這些同科作物歸屬在一起。下面來說說各地土豆的叫法。
02 山西等地土豆的叫法
在山西,土豆叫“山藥蛋”,盡管有一些所謂的傳說,但是根據土豆進入我國的時間來推斷,這種傳說附會的可能性更大。
更多的是因為山藥蛋和山藥本身的相似性,雖然山藥是薯蕷科,而山藥蛋是茄科。
土里種植,皮色相似,只是一個是棍狀,一個是球狀,所以人們借用了山藥的名字,將其根據外形取名為山藥蛋。
比如山西的婁煩山藥蛋還拿到了農產品地理標志。
有意思的是,山西也曾因此形成過一個文學流派,就是趙樹理為代表的一個當代小說文學流派,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主要作家還有馬烽、西戎、李束為、孫謙、胡正等,人稱“西李馬胡孫”,這些人都是山西農村作家,有著深厚的農村生活基礎,作品大都發表在山西文藝刊物《火花》上。
比較知名的作品是《小二黑結婚》
03 云南等地土豆的叫法
在云南等地方,土豆叫洋芋。這種命名明顯是具有外來傳入風格,“洋”+“本地物”,就比如清朝到民國時期大量的傳入物品命名如“洋火”、“洋油”、“洋釘”等。這一點根據1726年《會澤縣志》中的歷史記載,土豆傳入云南等地是從印度、緬甸方向的陸路傳入云南,所以命名色彩上自然就具有了“洋”特色。
而在當地比較典型的本土作物是“芋”,屬于天南星科,比如魔芋和芋頭等。
同樣是長相類似,且屬于地下可食用部位,所以命名時候借用了。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從考證上,云南本地的土豆傳入路線是多樣的,包括印度/緬甸路線,越南路線,以及貴州/四川路線,但是最后名字卻選擇了“洋芋”。比如會澤大洋芋也是農產品地理標志
值得一提的是,和山西臨近的北京,土豆就叫土豆,在萬歷年間的記載中,已經明確記述了北京地區種植的馬鈴薯被稱為土豆,可能其來源并不一致。
不過,關于土豆何時進入中國,目前來看很難鑒定,因為土豆傳入中國是多樣化的,所以命名也是在各地多樣形成的,不過如今,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土豆第一產量大國了。
來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