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脆蜜金橘果實成熟期生長特點

脆蜜金橘從開花到果實成熟期為150天左右,果實生長過程包括細胞分裂期、果實膨大期、細胞增長期和果實成熟期四個時期。目前剛好處于細胞增長期(也叫上水期)的下半時段,國慶后進入果實成熟期。上水期果實汁囊含水量迅速增加,糖分也逐漸增加,果實橫向生長比縱向生長更快,果形逐漸從長橢圓形向圓球形生長。

由于脆蜜金橘有高糖低酸的特點,在商業化種植過程中,其成熟期有較大的彈性。高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低可滴定酸,只要果實長得夠大,采取合理的促糖轉色措施,是可以提前上市的。試驗驗證過成熟期最短為130天左右,著色面積在七成以上。

脆蜜金橘的另一個特點是果實進入成熟期后,仍然保持一定的生長速度。在轉色期及完成轉色后,隨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斷上升,泡汁含糖和含水量同步增加,表現出果徑和重量不斷增加。

二、轉色期肥水管理

轉色期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繼續膨果壯果,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二是保證果品的內在質量,特別是其口感、化渣度;三是果實的商品外觀,主要是色澤和光潔度。

前面分析了脆蜜金橘在上水期和成熟期的生長特點,為了更好實現以上三個目標,將轉色期的肥水管理總結為“兩肥一水”。

1.“兩肥”。指壯果肥和轉色肥。壯果肥以高鉀型無機營養為主體,根據果樹長勢和掛果量,配合有機營養使用;轉色肥以高磷高鉀無機營養為主,此時果實已經轉色,如樹勢偏弱,可配合氨基酸等有機營養使用。

今年大部分果園掛果量偏多,轉色期營養消耗過大,如不及時補充營養,明年將有很多果園進入小年。

2.“一水”。指在轉色期一旦遇到高溫和晴熱天氣,每周應當全園補水一次,以保持土壤濕潤。

脆蜜金橘的良好口感,既取決于果園的土壤條件、有機營養質量,更受土壤水分的影響。同等栽培條件下,出現持續高溫干旱天氣的年份,果品整體品質(化渣性)會下降。持續穩定的水分供應,是保證脆蜜金橘品質的重要保證。不少坡地果園為了提高保水效果,全園或者是行間使用地膜(黑膜或雙色反光膜)進行覆蓋,也有部分果園使用自然留草或生物覆蓋的方法,以提高旱季土壤墑情。

地膜覆蓋效果好,但負面影響也大,尤其是土壤孔隙度偏小、地勢偏低的果園,遇到持續秋雨容易死根爛根。相對而言生物覆蓋在提高土壤墑情的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雜草的作用,改土松土的效果也更好。

三、轉色期病蟲防控

1.重點防控的病蟲。8月底至9月上中旬,重點防控紅蜘蛛、銹壁虱、椿象、蝗蟲、疫霉褐腐病、黑星病、炭疽病。入秋后氣溫下降,紅蜘蛛會進入全年第二輪暴發期,需要在發生初期連續防治兩次,盡量選擇復配藥劑,蟲卵兼殺;椿象、蝗蟲巡園時見蟲就殺,無蟲時可不加藥;近年疫霉褐腐病全年多次發生,病原基數較大,有病無病都需要預防一次,黑星病和炭疽病預防即可,保證黑星病不上果。

果徑夠大是轉色的前提和基礎,在做好病蟲防控的同時,葉面補充高鉀+有機營養,促進果實膨大。同時為著色做好準備工作,推薦方案:含稀土元素的有機鉀+海藻寡糖鈣+誘抗素,對果面比較粗的,可以加氨基酸+胺鮮酯,可提高果面商品性。

2.防好膜前病蟲。裂果、凍害、鳥害等是脆蜜金橘轉色后最大的損耗,嚴重時損失超過80%,“三避”技術的應用,大大緩解了這一生產難題。

而“三避”技術也讓紅蜘蛛從冬季的次要病蟲害,上升為重要的病蟲害。因為冬季蓋膜后,膜內溫度上升,特別是高度較高的大棚,棚內干熱的環境經常引起紅蜘蛛大暴發,不但導致果實商品性嚴重下降,也極大影響果樹來年的長勢和產量。

膜前病蟲重點防控紅蜘蛛、疫霉褐腐病、炭疽病,病害一般在回南天棚內高溫高濕時容易發生。

膜前藥除了要達到防控效果,更要注意農殘的影響,原則上要使用低毒、微毒農藥,或者是使用無農殘的生物農藥。有條件的基地,推廣使用捕食螨、誘蟲器等安全病蟲防控手段。

四、建議

1.突出自然著色。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對農產品安全越來越關注。漂亮的顏色確實讓脆蜜金橘看起來更加誘人、更能調動消費欲望,但其前提是安全和品質。所以,在脆蜜金橘的著色上,突出以營養、氣候、農事管理等自然著色方式,包括增施有機肥、轉色期增加磷鉀營養供應,基地建設時選擇更適合的種植區域,秋季溫差更大的小氣候環境。

2.按正常節奏上市。不同等級之間有比較大的價格差,造成整個行業都在追求大果率、特果率,于是多次和超量使用調節劑就不可避免。一方面大大推遲了上市時間,調節劑的膨果效果要超過所有的營養手段,但每多使用一次都會推遲上市20~30天的時間。筆者走訪發現,推遲上市的脆蜜金橘果園,其平均售價不超過10元,且產量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果樹超量掛果,會導致樹勢衰退,形成非常明顯的大小年,甚至引起樹體早衰。

今年雨水比較均勻,整體上產量和大果率都比較高,建議主產區的種植戶按正常的節奏上市,而主產地以外的產區,可充分利用自己的光熱條件,在主產區上市前采收銷售。

3.不過度追求大果率。特級果、一級果雖然在價格上遠遠高于其他等級,在相同成本及損耗率的情況下,其終端售價也會更高,在市場上走量有限,市場走量還是集中在二級果和三級果。在技術服務中經常強調大基地不要過于追求特果率,更高的特果率,意味著更加精細的管理。從實踐看,不管是大型企業還是社會資本投資的大型脆蜜金橘生產基地,在管理的精細化程度上,都無法與小農生產模式比肩,因為農民付出的只是時間,而企業付出的是實實在在的成本。更高的特果率,同時意味著更高的成本,農業生產不可控的因素太多,要實現超越常規的目標,只能通過設施化來減少更多不確定的因素,投入更多的肥料和農藥,在基礎設施、農業投入品和管理上都會增加更多的成本。而且,就算最終實現了生產目標,在銷售的時候并不一定能夠實現預期的效益。

作者 丨 廣西融安縣科學技術協會 韋建勛

來源: 韋建勛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