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種朝天椒長勢如何呢?日前,廣西浦北縣張黃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的農技工作者到合山村委和木根村委的椒田進行技術指導。在合山村委赤坭嶺村民馬德佳的椒田里進行檢查時,發表炭疽病發病比較嚴重,有的整株已經枯死,還有少量植株發現有蚜蟲為害。經過幾天的走訪,發現這是普遍現象。

造成病蟲害發生嚴重的原因是朝天椒價格低迷,市場收購價在3~4元每公斤,嚴重挫傷椒農的積極性,很多椒園已經失管。朝天椒是比較容易受病蟲害侵染的農作物,椒農在管與不管之間作艱難的選擇。對于繼續管理的朝天椒,一定要對癥下藥,防治好炭疽病和蚜蟲等病蟲害。

一、炭疽病

1.癥狀表現。朝天椒辣(甜)椒炭疽病是因半知菌亞門、刺盤孢屬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孢子附于種子表面或以菌絲潛伏在種子內越冬,播種帶菌種子便能引起幼苗發??;病菌還能以菌絲或分生孢子伴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下一季發病的初侵染菌源。葉片染病,初為褪綠色水浸狀斑點,逐漸變成褐色,中間淡灰色,病斑上輪生小黑點。果柄受害,生褐色凹陷斑。莖和果梗染病時,可出現不規則褐色病斑,稍凹陷,干燥時易開裂。果實受害,開始產生水漬狀黃褐色近圓形或不規則病斑,繼而稍凹陷,中央灰褐色,上有隆起的同心輪紋,輪紋上密生小黑點。因其病原不同,又可分為黑色、黑色多毛和紅色炭疽病。

黑色炭疽病在果實上為害,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病斑,病斑稍有凹陷,有同心輪紋,到后期會出現許多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盤),干燥時病斑干縮破裂,葉片上有水漬狀斑點,褐色,中間還會出現小黑點的大病斑。

黑色多毛炭疽病為害老果的生長,老果容易發病,病斑大體上與黑色炭疽病相似,只是它上面的黑點更大更黑,在潮濕的天氣里,還會有黏液溢出。

紅色炭疽病對嫩果和老果的為害比較嚴重,產生水漬態狀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稍凹陷,上面分布著密集的橙紅色小點,潮濕時病斑表面會有淡紅色黏液溢出。

2.防治措施。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濕度,中耕除草時避免傷害植株根部。

平衡施用氮、磷、鉀肥,適量補充鈣、硼等微量元素,忌施用無腐熟的有機肥。發現少量病果、病葉可摘除并深埋或燒毀。

預防果實日灼,清除田間病殘體,減少病菌浸染源。

發現指天椒炭疽病時,可用25%溴菌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45%咪鮮胺水乳劑800~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異菌脲懸浮劑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液外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進行防治;嚴重時可加0.04%天然蕓苔素10000倍液,每次噴霧時要注意藥劑用量,避免產生藥害。

二、蚜蟲

1.形態特征。指天椒蚜蟲個體小,體長2.1~2.3毫米,顏色變異較大,如有綠色、淺黃色、深綠色、紫褐色、橘紅色,有的薄斑白粉,頭和胸黑色等。在生活史中有多種類型的個體,有兩性生殖和孤性生殖,因而在種類的區別上較為困難。

2.生活習性。蚜蟲群體密度過高或植株老化或生長不良時會出現大量的有翅蚜蟲進行遷飛擴散,并借風傳播,擴大為害范圍。有翅成蟲對黃色具有很強的趨向性,對銀白色則有負趨向性,喜在溫暖干燥環境下生活,當氣溫在18~25℃相對濕度在75%以下時可大量發生繁殖,春末夏初和秋季是為害高峰期。

3.為害特征。辣椒蚜蟲以成蟲、若蟲群集在辣椒的葉背、嫩葉、花梗、莢果上吸食汁液,辣椒受害葉片黃化、卷縮,植株矮小,生長不良,嚴重的甚至萎蔫枯死。此外,蚜蟲是多種病毒的傳播媒介,導致病毒病的流行,造成作物嚴重減產。

4.防治措施。在朝天椒定植前將前茬作物的殘枝落葉清理干凈后集中燒毀;利用蚜蟲的趨黃習性,在蚜蟲發生初期,將黃板涂上機油懸掛于植株行間,高度與植株持平或稍高出一些,隔7~10天重涂1次機油,效果較好;用銀灰色的反光膜進行地面覆蓋,或在大棚周圍懸掛10~15厘米寬的銀色膜條,可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密植,氮、磷、鉀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

發現蟲源時可用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2500~3500倍液,或70%吡蚜·呋蟲胺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或30%螺蟲·呋蟲胺懸浮劑1000~1500倍液,或10%烯啶·呋蟲胺水分散粒劑2500~3000倍液,或阿維·唑蟲酰胺懸浮劑2500倍液,或12%蟲螨腈·唑蟲酰胺懸浮劑3000倍液,或26%螺蟲乙酯·聯苯菊酯懸浮劑40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均勻噴霧。

作者 丨 廣西浦北縣張黃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鐘祥偉 馮恩位 吳小梅 謝日麗 姜美輝

來源: 鐘祥偉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