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化市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小院建設。這些科技小院匯聚了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研究生團隊,他們扎根農村,與農民緊密合作,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帶到了田間地頭。
通化市科技小院為農民提供“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零費用”的科技服務,成為圍著農民轉,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賺,助力鄉村振興的科技服務平臺。尤其是集安市的4家科技小院,通過“做品牌、創效益、保質量、促發展”的方式,大力推廣集安人參、山葡萄、五味子、軟棗獼猴桃等特色農產品,為邊境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做出積極貢獻,推動富民興邊。
通化市科技小院與7家高校協同共建,是全省引進高校數量最多的地市州。通化縣光華鎮的藍莓小院和雄蜂小院更是省內唯一的一地兩院模式,生物科技與設施農業相得益彰。經過研發、馴化改良的熊蜂解決寒地漿果花期授粉不及時和授粉率不高的難題,使得光華本地藍莓年增產15%。今年,藍莓小院開展科技培訓5場,培訓農民1500人次,帶動當地農戶種植藍莓達6000畝,幫助1.1萬人增收致富,并榮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如今,通化市藍莓產業在科技小院的助力下,產量與品質不斷提升,不僅為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也為通化市特色農業發展增添了新的亮點。
此外,通化師范學院的“中國農技協吉林輝南胡桃楸科技小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該小院主要聚焦于適宜長白山林藥間作生態種的胡桃楸種源篩選、優化關鍵種植技術,同時致力于提高生態種植胡桃楸質量標準并制定胡桃楸種苗生產操作技術規程。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為通化市林藥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科技小院的建設不僅帶來了技術的創新,更培養了一批批知農、愛農、助農、強農的專業人才,他們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目前,通化市科技小院共16家,駐地研究生達43人,發表專利13個,舉辦科普活動43次,培訓農民1578人次,現場指導農民91次,指導農民1294人,真正實現了“建設一個小院,入駐一個團隊,帶動一個產業,輻射一片鄉村”。一個個科技小院如同廣袤田野間閃耀的新星,正以其強大的科技支撐和創新活力,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為通化農村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來源: 通化發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