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臨,跌倒,是老年人常見且不容忽視的意外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逐漸衰退,骨骼、肌肉及平衡能力的下降使得老年人在面對突發情況時往往力不從心,跌倒的風險顯著增加。一旦跌倒,不僅可能帶來身體上的疼痛,更可能隱藏著嚴重的健康隱患。那么,老年人跌倒后,究竟需要做哪些檢查以確保萬無一失呢?本文將從多個角度進行深入探討。

▏老年人跌倒后要做正確的醫療評估

跌倒對于老年人來說可能暗藏健康隱患,可能是某些尚未被發現的疾病的預兆。如脫水或嚴重的尿路感染等疾病,都可能導致老年人身體虛弱,從而發生跌倒。對于老年人,預防跌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樣不可忽視的是在跌倒后采取的應對措施。在就診時,醫生通常只關注骨折等明顯損傷,而忽視了全面的健康評估。通過全面評估,我們可以發現并應對潛在的健康問題,如使用藥物來增強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以降低他們再次跌倒的風險。因此,我們應該時刻關注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避免因疏忽而帶來的不良后果。

▏老年人跌倒后應檢查項目

一、全面體檢跌倒后,即使表面看起來并無大礙,也應盡快安排一次全面的體檢,以排查潛在的健康風險。

1.X光檢查對于疑似骨折的部位,如手腕、髖關節、脊柱等,應進行X光檢查以確認是否存在骨折。

2.CT或MRI檢查對于頭部受傷或有持續頭痛、惡心等癥狀的老人,應考慮進行CT或MRI檢查,以排除顱內出血或腦挫裂傷的可能性。

3.心電圖檢查跌倒有時可能引發心臟問題,特別是對于有心臟病史的老年人,心電圖檢查有助于及時發現心臟異常。

4.其他常見的健康問題可能導致老年人身體虛弱,從而引發跌倒,具體包括:尿路感染、脫水、貧血(紅細胞計數低),可能腸道出血或其他原因引起、肺炎、中風(包括不會造成明顯癥狀的輕微中風)。

二、測量血壓與脈搏在坐姿和站姿時,對老年人的血壓和脈搏進行測量顯得尤為重要。若您擔心因頭暈或昏厥而可能跌倒,那么這些數據的監測尤為重要。特別是對于正在服用降壓藥物的老年人,需咨詢醫生以確保其站立時的血壓穩定。此外,有研究指出,對坐位和站立時的血壓進行監測是了解暈厥后病情的最有效方式。

三、全面血液檢查老年人在跌倒后進行血液化驗是明智的選擇。血細胞計數異常、血鈉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加劇跌倒后的不良后果。因此,進行全血細胞計數(CBC血常規)、電解質和腎功能檢查(代謝檢查,即“Chem-7”)等檢查項目是必要的。若發現任何異常情況,尤其是與跌倒相關的異常,請及時咨詢醫生并了解其處理計劃。對于患有糖尿病并需服用胰島素或其他藥物控制血糖的老人,務必攜帶血糖儀或血糖記錄,因為低血糖是導致跌倒的重要風險因素。

四、藥物審查與調整許多老年人正在服用可能增加跌倒風險的藥物。這些藥物包括鎮靜劑、安定劑或安眠藥(如唑吡坦和勞拉西泮),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以及某些抗高血壓和糖尿病藥物。另外,“抗膽堿能”藥物也是老年人常服的藥物之一,它們可能會影響老年人的平衡和思維能力。因此,老年人和其家人應與醫生討論并了解這些藥物是否可能引發跌倒風險,必要時可進行藥物的調整或替換。

五、步態、平衡與力量的評估醫生將仔細觀察老年人的步態以評估其走路姿勢,同時從椅子上站起(無需使用手臂)以評估其腿部力量。此外,還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來評估其平衡能力。若發現步態、平衡或腿部力量存在問題,需考慮可能的疼痛或不適原因并解決之。如問題持續存在,物理治療師將提供專業的評估和建議,如進行力量和平衡鍛煉,并考慮安裝輔助設備以增強行動安全。

六、慢性疾病的評估與處理老年人跌倒有時可能與慢性心臟疾病或神經系統疾病有關。例如陣發性快速心房顫動或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等心臟疾病可能導致心跳異常,從而增加跌倒風險。此外,老年人也可能患上新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病。如有疑慮,可咨詢醫生以確定是否為心臟疾病或潛在的神經系統疾病導致的跌倒。

七、骨質疏松癥與骨折風險的評估與預防骨質疏松癥是許多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尤其是女性在晚年時期尤為常見。雖然骨質疏松癥并非跌倒的直接風險因素,但它會顯著增加跌倒后骨折的風險。因此,老年人跌倒后應進行相關檢查以排除骨質疏松癥的可能性。對于有骨質疏松癥風險的老年人,應定期進行篩查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如雙膦酸鹽藥物治療等以降低骨折風險。同時補充鈣和維生素D也可能有所幫助特別是對于維生素D含量較低的老年人群體。

八、全面安全評估——視力、足病與家居安全在老人摔倒后除了進行必要的醫療檢查外還應對其進行全面的安全評估包括視力檢查、足病護理和家居安全評估等。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進行視力矯正、足病治療或調整家居環境以減少跌倒風險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此外家居安全評估可能會發現其他有助于防止跌倒的措施如安裝扶手等簡單改進措施都可能帶來顯著的積極影響。總結來說在老年人發生跌倒后應綜合考慮以上各方面因素進行全面的評估和處理以確保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同時也應關注新細節的發現和處理如視力問題、足病以及家居環境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老年人的行動安全和預防再次跌倒的發生。

▏老年人跌倒后家屬應注意的事項

一、心理安撫,情感支持跌倒事件往往會給老年人帶來心理上的陰影,他們可能會擔心自己的健康狀況,甚至產生自卑和抑郁情緒。因此,家屬在老人身體恢復的同時,也要關注其心理健康。注意事項:

1.通過溫柔的話語和肢體語言,向老人傳達關愛和支持,讓他們感受到家人的溫暖。

2.鼓勵老人表達內心的感受,傾聽他們的擔憂和困惑,給予積極的回應和安慰。

3.必要時,可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為老人提供心理疏導和干預。

二、生活調整,預防再跌跌倒后的康復階段,家屬應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對其生活環境進行適當調整,以降低再次跌倒的風險。

1.改善家居環境保持室內光線充足,地面干燥防滑,家具擺放合理,避免障礙物。

2.合理膳食與運動保持均衡飲食,適量攝入富含鈣質的食物,增強骨骼強度;定期進行適量的運動,如散步、太極等,提高身體協調性和平衡能力。

3.定期健康檢查老年人應定期進行全面的健康檢查,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健康問題。

4.使用輔助工具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應合理使用助行器、輪椅等輔助工具,減少跌倒的風險。

5.日常習慣調整鼓勵老人穿著舒適、防滑的鞋子,避免高跟鞋或拖鞋。提醒老人行走時保持平衡,避免過快或過急的動作。定期進行身體鍛煉,如散步、太極等,增強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三、社會支持,共筑防線老年人跌倒后的康復和護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庭、社區和社會的共同支持。

家庭支持:

1.家屬應定期陪伴老人進行復查,關注其身體恢復情況。

2.根據老人的需求和喜好,為其安排豐富多彩的生活活動,如閱讀、繪畫、音樂等,以豐富其精神世界。

社區資源:

1.利用社區提供的老年活動中心、康復中心等資源,為老人提供更多的社交和鍛煉機會。

2.參加社區組織的健康講座、防跌倒知識普及等活動,提高老人的自我防護意識。

▏預防老年人跌倒的運動

一、平衡訓練平衡能力是預防跌倒的關鍵要素之一。單腳站立練習簡單易行,老年人可先借助穩固的支撐物,如椅子或墻壁,單腳站立,逐漸延長站立時間,從數秒至數十秒。待平衡感有所提升后,可嘗試不依靠支撐物進行練習。腳跟到腳尖行走類似于走直線,在平坦且無障礙物的地面上,將一只腳的腳跟對準另一只腳的腳尖緩慢前行。這一運動能顯著鍛煉身體的平衡協調能力與腿部肌肉控制能力。太極拳作為我國傳統武術項目,動作舒緩流暢、重心轉移平穩,在強身健體的同時,對提高平衡能力效果顯著。其獨特的身體轉動、屈膝蹲坐等動作,能全面鍛煉腿部、腰部和核心肌群,增強身體穩定性,許多社區都設有太極拳興趣班或教學活動,老年人可積極參與其中。

二、力量訓練增強腿部力量可有效支撐身體重量,降低跌倒風險。深蹲動作要點為雙腳與肩同寬或略寬,緩慢下蹲,膝蓋不超過腳尖,背部保持挺直,重復進行。可根據自身情況從少量次數起步,逐漸增加。提踵鍛煉小腿肌肉力量,雙腳站立于地面,緩慢抬起腳跟,感受小腿肌肉收縮,隨后放下。進行多組練習,每組次數依據個人能力而定。坐姿抬腿可利用椅子進行,坐在椅子上,雙腿伸直緩慢抬起,保持一定高度后放下。此運動對腿部力量較弱或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較為適宜,能在相對安全舒適的環境中鍛煉。

三、柔韌性訓練良好的柔韌性有助于老年人保持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減少運動損傷與跌倒幾率。站立位體前屈要求雙腳并攏站立,雙腿伸直,緩慢彎腰向前,雙手盡量伸向地面。過程中要注意避免過度用力造成拉傷,以感受到腿部和腰部肌肉的舒展為宜。仰臥腿部拉伸時,平躺在瑜伽墊或床上,抬起一條腿,雙手環抱大腿向身體拉近,感受腿部后側肌肉的拉伸。保持一定時間后換另一條腿進行,可有效放松腿部肌肉,增強柔韌性。肩部環繞運動能緩解肩部緊張,預防因肩部僵硬導致的身體失衡。站立或坐姿下,雙肩緩慢向前、向后做環繞動作,幅度由小到大,活動肩部關節與肌肉,改善身體的整體協調性。老年人在進行運動預防跌倒時,需遵循適度原則,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和健康條件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與強度,并確保運動環境安全,最好有家人陪伴或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跌倒雖小,卻關乎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我們每個人都應關注老年人的跌倒問題,從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做起,為他們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同時,老年人自身也應提高安全意識,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降低跌倒的風險。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守護老年人的健康與幸福。(圖片源自網絡)

作者 | 寒梅執業藥劑師,就職于知名國家三甲醫院三十余年,擁有豐富醫護經驗。曾多次代表院方外出交流學習,食品衛生與營養學方面專家,擁有國家級營養師資質,科普愛好者。

初審 | 陳嘉琦

復審 | 魏星華

終審 | 韓永林

來源: 吉林科普微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