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國強 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院 主任醫師
王 一 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院 主管技師
許陽陽 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院 主管技師
審核:王萍芝 山西白求恩醫院 主任醫師
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具有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和姿勢步態異常等臨床特征。目前,其診斷、鑒別診斷、病情及療效評估等較多地依賴于醫務人員的臨床經驗及患者的主觀感受,尚缺乏客觀定量的評判標準。當帕金森病病理過程明顯進展到黑質中神經元丟失40%~60%,紋狀體多巴胺損耗60%~70%時,才會出現明顯的運動癥狀,而此時帕金森病已非早期。因此,如何早期發現帕金森病,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步態障礙會嚴重影響帕金森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其跌倒及受傷的風險,故對步態進行監測和分析顯得尤為重要。步態分析通過采集步行周期中的節奏、速度、時間-空間參數、步態對稱性和變異性參數等,將步態量化,為帕金森病的早期識別、病情進展的準確判斷以及治療方案的合理選擇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下是1例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態分析。臨床觀察發現,患者的行走能力看似尚好,但通過步態分析與正常步態對比,發現患者存在諸多異常: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踝足傳感器數據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詳細步態分析
患者軀干屈伸活動度為2°,處于9.4°~11.4°的較小范圍內,明顯小于正常;左髖關節屈伸角度減小,無伸髖動作,右側伸髖略顯不足;左膝關節活動度不足,屈膝不充分,右側屈膝也略顯不足。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圖5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圖6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圖7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三)步態分析總結
1. 步長縮短,步速減慢至0.39m/s,雙足屈伸角度下降,屈曲減小更明顯,支撐時間延長。
2. 步態數據分析顯示:軀干屈伸活動度明顯減小,處于前屈9.4°~11.4°范圍內;左髖關節屈伸角度減小,無伸髖動作,右側伸髖略顯不足;左膝關節活動度不足,屈膝不充分,右側屈膝也略顯不足。
3. 運動分析表明:軀干屈伸角度變小;左右擺動尚好,但髖關節和膝關節活動度均有所減小。
4. 與正常人對比發現:患者的步態表現出軀干和下肢關節的強直、步行節奏的遲緩、步態變異性增大、不對稱性增大,轉彎時出現凍結步態特征。
通過步態分析,我們發現患者的強直和運動遲緩在步態中有相應表現,且可能早于臨床觀察發現的嚴重步態異常。這為制定相應的康復治療措施、預防患者跌倒等提供了指導。隨著科技的發展,對步態的進一步研究、可穿戴設備的完善以及各種算法的更新,步態分析將更加普及,為許多早期的帕金森病及其他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提供預警,為患者帶來更早的診斷、治療和康復時機。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