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科普·葡萄白粉病】
新疆葡萄常發生白粉病,如何防治?
據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報道,黑新兩地科協于2024年10月28日簽署合作協議。會議強調,加強科普資源對疆援助,為新疆的全面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普支撐。另據佳木斯援疆12月8日召開援疆座談會消息,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深入了解新疆的區情、民族政策等,增強政治意識和使命感,努力開創新時代對口援疆工作新局面。
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簡稱“三平科工”)科研人員表示,“黑龍江省科協發出了科普援疆號召,佳木斯援疆強調希望大家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踐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作為黨和國家培養的基層干部、植物保護領域的科普工作者、佳木斯市下轄的科協代表,決定通過線上——‘科普號’助力新疆農業高效能發展,保障國家農業安全。
新疆農業大學趙震宇和郭慶元教授編著的《新疆植物病害識別手冊》中,記錄新疆常見植物病害274種,有果樹病害54種,其中葡萄白粉病在新疆常見、多發”。那么,如何防治葡萄白粉病呢?
三平科工科研人員表示,由葡萄粉孢菌引起的葡萄白粉病,屬于真菌性病害。不但在新疆發生,而且在寧夏和甘肅發生也較普遍,危害比較嚴重。其主要危害葉片,枝蔓、花序和果實也可發生。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或芽鱗間越冬,成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源,后又借風及昆蟲傳播、危害。其在氣溫25℃-28℃、相對濕度30%以上時就能發生流行。在葡萄白粉病發生前的開花期、果實生長中后期或發病初期,使用高效能的殺菌劑進行噴霧是當前控制葡萄白粉病應用最有效的方法。為確保葡萄白粉病的防控,現將高效能殺菌劑選用與應用技術分享如下:
首先是科學選擇藥劑。從農藥登記證件時間來看,選用近10年來登記的新殺菌劑品種,正式首登時間依次為苯甲·吡唑酯(2016年)、氟酰羥·苯甲唑(2019年)、吡唑醚菌酯·戊菌唑(2019年)、吡唑酯·乙嘧酯(2020年)、戊菌唑·乙嘧酚磺酸酯(2020年)、嘧環·啶酰菌(2021年)、苯甲·肟菌酯(2021年)、氟唑胺·戊唑醇(2024年)、環丙唑醇·肟菌酯(2024年)等。從登記劑型來看,選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農藥劑型名稱及代碼 GB∕T 19378-2017》要求的劑型農藥,比如懸浮劑、水乳劑、微乳劑等環保劑型,不選已淘汰的標稱“水劑”的劑型農藥。
其次是正確使用藥劑。葡萄白粉病發生重的地區,在葡萄白粉病發生前或發病初期,可交替選用200克/升氟酰羥·苯甲唑懸浮劑1000—2000倍液,或3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水乳劑3000-4000倍液均勻噴霧,重的葡萄園最多可噴施2次。也可用70%嘧環·啶酰菌水分散粒劑500—1000倍液均勻噴霧,間隔7天左右噴施1次,可視病情施藥2—3次,注意該藥不可與堿性的農藥等物質混合使用。或用25%戊菌唑·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劑1500—2500倍液均勻噴霧,隔7—10天噴施1次,可視病害發生情況施藥2—3次。值得一提的是,使用上述農藥時,遇有大風天或預計1小時內降雨勿施藥。
果農朋友們,也可搜索三平科工科研人員撰寫的《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前列的葡萄使用農藥產品登記情況綜述》一文,了解更多葡萄用藥知識(如圖)。
來源:富錦市城東街道辦事處(綜合整理自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佳木斯援疆,病情來源:《新疆植物病害識別手冊》;植保策略支持:科普中國信息員,黑龍江省志愿者,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科普農藥工作者 鄭慶偉)
關注作物病蟲科普,呵護美麗鄉村振興!
來源: 富錦市城東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