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水素杯可以產生氫氣水,喝了可以預防癌癥”

最近,“水素杯”很火。商家稱,使用這種杯子可以將水中的氫原子分離出來,生成氫氣,接著將其溶入水中,變為“氫氣水”。這種富含氫氣的水不但能促進減肥、調節血糖,還能緩解炎癥、預防癌癥。不少人為了保健效果,花大價錢購買。

流言分析:并非如此。這種說法完全曲解了當前的科學研究。

雖然有研究提到了氫氣在醫學治療上對某些疾病有效果,但氫氣水只是日常飲用品,其有效性與安全性目前未得到任何證實。

一來,目前這些研究仍然存在爭議,二來“氫氣”作為治療方案,和把“氫氣水”當做日常飲品喝下去,完全是兩回事。

在購物平臺搜索“水素杯”會發現,一個杯子居然賣到上千元。商家稱使用這種杯子產生的富氫水不但能促進減肥、調節血糖,還能緩解炎癥、預防癌癥。真有這么神奇嗎?

水素杯的原理是什么?

水素杯的原理是通過電解法,將水中的氫原子和氧原子還原為氫氣與氧氣,后者直接排出,前者則溶于瓶中余下的水里,也就是氫氣水。這個說法看似復雜,對應的化學原理其實很簡單。在通電的情況下,水會被分解,電池正極產生氧氣,負極則產生氫氣,化學方程式為:

2H?O2H?↑+O?↑

水素水有用嗎?

水素杯(富氫水杯)的“養生”訣竅,就在于名字中的“氫”字上。過往的一些研究提到,氫原子能在心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等病癥的治療上起到一定作用。

2007 年,日本的某課題組最早報道了氫氣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作用。報告指出,氫氣作為一種抗氧化劑,能選擇性中和羥基自由基,減少中樞神經損傷。不過,這種基于氫氣“抗氧化”性質的治療方法的具體機制還尚未查清。

另外,以上這些數據,都只限于針對“氫氣”與“氫原子”的醫學研究之中。至于氫氣水,能否有同樣的功效,至今并沒有研究能夠證實。畢竟,醫療機構在治療病患時用到的專業方法,和普通人在便利店買杯水素水喝下去,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早在 2016 年,日本消費者廳就對東京和大阪的 3 家售賣水素水產品的企業做出過處罰,認為其無法提供證據,證明產品符合它們宣傳時說的“減肥”“抑制炎癥”“緩解肌肉疼痛“等功效。

同年,日本國立健康營養研究所在官網發布聲明,稱“并沒有得出水素水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數據”。而 2020 年,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布的一項研究也指出:“富氫水對健康影響的研究尚未得到高質量證據證明”。

版權圖庫圖片,不授權轉載

事實上,氫氣的密度很小,溶解度也很低,在正常情況下,很難溶于水中。即使溶于水,性質也不穩定,很容易就會逃竄出來。

其次,人體的腸內細菌本身就可以產生氫分子,一項研究表明,人類結腸氣體主要由氫氣、二氧化碳、甲烷等組成,其中,氫氣含量可達到大腸菌群產生氣體總量的 74%。并且,氫氣產生的總量會根據食物纖維的攝取量而變化。

盡管水素杯在市場上被商家宣傳為具有多種健康益處的產品,但目前的科學研究并沒有為水素杯所謂的功效提供足夠的證據支持。因此,大家在選擇這類產品時應該保持理性,不輕信夸張的宣傳和承諾。

照“謠”鏡

水素杯之所以能走紅,就是因為它抓住了許多人想“科學養生”的心理。利用科學術語夸大某種功效,甚至可能隱含商業利益。在面對這種謠言時,我們能做的就是多了解基礎科學和醫學常識,避免被專業術語迷惑。警惕夸大功效的宣傳,尤其是涉及“包治百病”的內容,一定要留個心眼。

參考文獻

[1]楊月,范大平. 氫分子在治療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進展[J]. 國際呼吸雜志,2021,41(18):1420-1423.DOI:10.3760/cma.j.cn131368-20210219-00118

作者丨李米 科普作者

審核丨顧淼飛 化學工程博士 《科學畫報》編輯、副編審

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來源: 科學辟謠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