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上市的水果眾多,要論誰能站到 C 位,怕是很難讓人想到石榴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家伙。
愛它,一個個紅寶石般晶瑩的果粒富含清甜、爽口的汁水,一把放進嘴里,久久令人回味;恨它,剝起來費勁,吃起來麻煩,可偏偏一入口中,就再也停不下來……
萬里殊方種,東隨漢節歸
讓人愛恨難舍的石榴,其實并非我華夏大地的本土風物。《中國植物志》上的描述是這樣的:石榴(Punica granatum)屬于石榴科(Punicaceae)石榴屬(Punica),多年生落葉灌木或喬木,原產巴爾干半島至伊朗及其鄰近地區。
石榴是如何引入中原的?主流的看法是當年張騫出使西域,回國復命時給漢武帝順手捎的“伴手禮”,當時一并帶回的還有葡萄、苜蓿等當地特產。但是,遍尋漢代的史料,我也沒有發現有明確的相關記載。后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認識,主要出自西晉張華筆下:“漢張騫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國榴種以歸”(引自《博物志》)。這里所說的“安石國”,可能就是歷史上曾經稱霸伊朗地區的安息帝國。石榴也因此被稱為安石榴。而“石榴”作為物名,還得感謝七步成詩的大才子曹植:“石榴植庭前,綠葉搖縹青。丹華灼烈烈,燦彩有光榮……”(引自《棄婦詩》)
所謂“榴”,康熙字典中的解釋是:從木,從留,意為樹木丹實垂垂如贅瘤。在這個處處看臉的世界里,帶“榴”字的水果實在不算多。我能想到的,就只有榴蓮、石榴和番石榴了。
圖 1 石榴(A)、番石榴(B)和榴蓮(C)三者唯一的共同點僅在于都有一個榴字
榴蓮自不用提。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番石榴和石榴可是完全兩碼事。番石榴(Psidium guajava)屬于桃金娘科(Myrtaceae)番石榴屬(Psidium),是一種原產自南美洲的熱帶喬木,直到 17 世紀才傳入
中國。
相較于桃、李、蘋果這些水果界樹丁興旺的大家族,石榴屬現存于世的只有兩個物種,一種就是我們常吃的這個。另一種只生長于索科特拉島(位于印度洋西部的海島,靠近阿拉伯海與亞丁灣的交接處),因從未被人類馴化,基本上算是野生石榴的遠祖。
也解春留住,枝繁花葳蕤(ruí)
在漢代,之所以引入石榴,最初的本意并非為了吃它的果實,而是將其作為異域奇珍栽植于上林苑、華清宮這樣的皇家園林之中以供觀賞。長安也因此成為石榴在中原的發源地。據我的老師郭曉成研究員考證,在西安臨潼區現存石榴古樹群落 19 個,700 余株。而目前國內成活時間最久的石榴古樹,就是西安華清宮內的貴妃手植榴了,相傳乃楊玉環親手栽種,距今已歷經了千年滄桑。因為有如此淵源,1986 年石榴被正式認定為西安市的市花。
圖 2 西安臨潼華清宮栽種的貴妃手植榴 (圖片引自搜狐網 韓建新 攝)
石榴可作觀賞,主要仰仗于它美麗的花。花有多種顏色,紅的、白的、粉的甚至還有雜色的,但以紅色最受人們喜愛。“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阮郎歸·初夏》蘇軾 )。石榴自五月始花,可一直持續到七月。花期長,開花量大,蘇東坡的一個燃字,把石榴花的生機與美艷描繪的淋漓盡致。
圖 3 各種顏色的石榴花 (陜西省西安植物園 尋路路攝)
榴花雖艷,卻不爭春。“五月榴花照眼明”(《題榴花》韓愈),等到百花開始凋零時石榴花才閃亮登場。物候的特性在擅長以物喻人的文人墨客眼里被賦予了清麗脫俗、與人無爭的雅趣。自魏晉起,石榴便走出漢家皇城,成為了士族文人喜愛的庭院植物。待得五胡亂華,衣冠南渡,石榴也隨之被帶到了長江以南各地開枝散葉。
到唐宋時,文人對石榴的喜愛達到頂峰。據統計,僅《全唐詩》中收錄的關于石榴的詩多達 90 多首。其中我最喜愛白居易的《題山石榴花》:“一叢千朵壓闌干,翦碎紅綃卻作團。風裊舞腰香不盡,露銷妝臉淚新干......”,大詩人將石榴花比作美人,實在是最恰當不過。
美人如花,自古便是對女性美的最高評價。為了能夠得到這樣的褒贊,以花為名算是父母對子女最好的祝福。維吾爾族中常見的女性名字“阿娜爾古麗”便是石榴花的意思。而中原的漢族婦女不滿足于此,勤勞智慧的她們從石榴花中汲取靈感,創造出了一款流傳千年至今不衰的時尚之美——石榴裙。即便是千古獨一的女帝武則天,當年也是這紅裙的忠實粉絲。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 《如意娘》 唐 武則天
圖 4 《唐簪花仕女圖》中唐代女性身著的石榴紅裙 (圖片引自網路)
圖 5 模仿石榴花朵形狀設計的紅裙,紅而不妖,艷而不嬌,落落大方,把女性亭亭玉立的曼妙身姿與灼灼其華的動人魅力襯托的淋漓盡致 (左圖 筆者攝,右圖引自網絡)
生來多子嗣,君意實難遂
石榴果實在花后開始發育,最終會長成一個球狀漿果。果內含有大量的種子,石榴學名中的種加詞 granatum 的意思就是“多籽的”。這個特點,在崇尚生殖文化的農耕時代被人們賦予了美好的期望,成為寓意“多子多福”的象征。至今,在中國的北方,民間婚嫁之時仍然會在婚房內擺放剝開果皮露出籽的石榴,作為對新婚之家的美好祝福。
圖 6 花期過后,石榴的花托會開始漸漸膨大發育成一個的球果,在厚實的外果皮保護下著
生出大量種子 (圖片 引自網絡)
前文提到,吃石榴最讓人痛恨的麻煩就是吐籽。如今科技發達了,無籽西瓜早就大行于世,那么能不能也開發出無籽石榴呢?很遺憾,不行。因為,我們吃到的肉質多汁的那個部位,其實是石榴種子的外種皮。沒有了種子,皮之不在毛將焉附?
所以,只有兩種辦法可以改善石榴的口感:一是,把石榴的種子變得更小,同時將外種皮變得更加多肉多汁,這個思路是千百年來我們老祖宗一直不懈努力的追求;二是,改變石榴籽中木質素的含量,讓它變軟,軟到我們可以下咽。如今市面上廣受歡迎的軟籽石榴,就是采用了第二條策略。而這個軟籽石榴,則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從突尼斯引進的品種。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得人類對于同一物種的馴化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不過好在殊途同歸,讓今天吃水果的我們能有更多的選擇。
藥食皆可用,名種遍海內
對于石榴的評價,西晉潘岳贊曰:“榴者,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引自《安石榴賦》)。這個評價一點也不夸張,除了觀賞和當作水果,石榴渾身都是寶。花、果、籽、皮、根中的物質成分不同,其用途也不盡相同。果實中富含鈣、磷、鐵等礦物質和 Vc 等維生素,最是營養。《本草綱目》記載,石榴汁不僅能生津止渴,還具有顯著的醒酒功效。而果皮和根中,富含鞣質、生物堿等,不僅可以制作染料,還具有“止澀瀉痢,療蛔蟲”等療效。石榴籽中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活性。近年來除了將其作為化妝品的活性成分外,還有研究表明其對于癌癥、阿爾茲海莫癥等疾病的預防具有一定效果。石榴葉和花中,含有花青素以及木麻黃寧等多酚類化合物,將其制成茶飲具有保肝養胃、降壓降脂的功效。
由于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較好的適應性,歷經千年,石榴在引種各地后,逐步適應當地的風土,經過人們的選擇、栽培,形成了豐富的類型和地方品種。據文獻考證,在清代以前有記載的地方食用品種就已經有 20 多個。此外,還產生了大量的觀賞品種。到了現代,隨著我國對于種質資源保護和新品種選育的不斷重視,石榴的品種數量已達 300 多個。而縱觀全球,在以色列、土耳其、突尼斯、印度、伊朗、墨西哥、美國等石榴生產大國,也選育了大量優良的品種。石榴,已經成為繼葡萄之后,又一個世界性的知名水果。
參考文獻:
1. 李玉等. 中國石榴栽培史. 中國農史,2014,01
2. 田益凡. 石榴在陜西的引種與推廣. 農業考古, 2020,01
3. 郭曉成等. 陜西臨潼石榴古樹資源調查分析. 果樹學報,2017,34(增刊)
4. 張顯會等. 石榴的民族植物學.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6,35(02)
5. 田花麗等. 藥食同源石榴的開發應用研究進展. 糧食與食品工業,2022,29(03)
6. 秦改花等. 石榴籽籽粒硬度研究進展. 果樹學報,2021,38(5)
作者簡介:馬 瑜 發育生物學博士 陜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副研究員 陜西省石榴產業技術
體系崗位專家 Tel: 17791855835;E-mail: wefly@xab.ac.cn
來源: 陜西省科普作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