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蝎是一種動物干燥體,屬于中藥的一種,由蝎子制成。市場上商品全蝎短缺,價格逐年上漲,目前蝎子的產量僅占市場需求量的20%~25%。因此蝎子養殖有著極廣闊的前景。
一、蝎子的生活習性
蝎子喜歡生活在背風、背光、干燥的山坡地帶,常棲息在石壁的夾縫及建筑物縫隙、石塊下等較隱蔽的地方。
蝎子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較強。當食物來源不足時,它能連續幾個月不進食。它害怕強光,白天置身于土穴、石縫等陰暗處,夜間開始活動、覓食。它的活動規律和氣溫有關,在初夏和初秋時節,它一般在傍晚和上半夜出去覓食、飲水和交配;在氣溫較低的冬季,它出窩活動和回窩的時間都相應提前并縮短活動時間。
二、養殖場的選址和建設
1.選址。養蝎子的場址要選擇坐北向南、交通便利、背風背光、排水方便、環境干凈、安靜并且遠離村莊、工業污染區和農作物種植區的地方。同時周圍避免長期噴灑農藥,還需要注意周圍不可以有天敵進入養殖場,如小鳥、壁虎、青蛙、蛤蟆、老鼠、蛇等。
2.室內養殖場建設。蝎子如果想要大規模地養殖,建議采用水泥池的養殖方式。養殖池可以建在室內或是室外,一般高0.5米,寬1米,長度可以根據場地的實際情況確定。養殖池外表可以用少量的灰漿將磚縫填滿,避免蝎子從縫隙中逃離。在距離池中心的四邊可以用15厘米的磚瓦或是石塊進行堆積,形成小洞穴,高度在1.5厘米為宜,供蝎子休息。
3.養殖池主體建設。養蝎池大小一般在200~600平方米,池墻壁用磚和水泥建造,圍墻分地上、地下兩部分,地下部分挖深和寬在60~70厘米的溝渠,溝內用水泥把縫隙抹平。地上部分用單橫磚來砌成,高度以70厘米為宜,墻內外用水泥把縫隙抹平。抹平縫隙后,在墻頂部壓上一塊50~80厘米寬的玻璃條,玻璃條在墻頂兩邊向外延伸6~10厘米。養殖池入口寬度控制在1米,門兩側的立柱要比圍墻寬和高,然后用水泥抹平縫隙。養殖池要留有進出水口,進水口要比出水口高,可設在圍墻的基腳地方。圍墻里用水泥砌成斜面,以防蝎子逃跑。
4.碼垛。蝎池建好后,進行耕翻和平整土地,然后再碼置垛體。蝎池每隔1.5米要碼置一排寬度在80厘米左右的垛體,垛體之間寬70~80厘米。碼置垛體時,下挖的深度要根據各地的溫度來做調整,以便蝎子越冬下移。
5.大棚恒溫養蝎房的建設。大棚的建造與冬暖式蔬菜大棚基本相同。為防敵害入內,大棚墻和地面用水泥抹平。場地最好選擇避風向陽、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大棚應呈窄幅長方形,寬3~5米,長根據飼養量的大小而定。大棚窄便于上面覆蓋草氈,冬季保溫,大棚后墻適當留有窗戶,便于空氣對流。
蝎房建造:蝎房就是蝎子生活的場所,根據多年來的養殖經驗,建立蝎池效果最佳。大棚內蝎池大小一般長1.5米,寬1米。池與池中間留路,供管理人員活動。為了充分利用空間,可在蝎池上面再建上一層蝎池做立體養殖,上層池長與下層一樣,寬0.6米。蝎池建好后,在距離地面30厘米處,貼上寬15厘米的玻璃,以防蝎子外逃。
蝎窩的建造:①瓦片式蝎窩。為使蝎窩仿自然環境,先在蝎池內鋪厚5厘米的土層,再放瓦片,瓦片可放3~4層,瓦與瓦之間留一定的空隙。空隙中可放沙土,沙土要經常噴水,保持土壤的濕潤。這樣蝎子就能在瓦里面居住,在土里建窩。
②隔板式蝎窩。隔板的制造:可制模,用水泥混合物壓制而成。隔板成長方形,30厘米×40厘米,厚2~3厘米,每塊板上中間留有一方形孔,孔邊長8厘米×9厘米,供蝎子上下爬行。方孔四周有20個分室供居住。
安裝:先挖一個35厘米×45厘米的方孔形深坑,深30厘米,然后將一塊隔板分室槽朝上置于坑底。將板上中間方形孔展出的泥土夯實,安裝好后進行填土。注意將中間方孔處留出向上的通道。填20厘米厚的土層后,再安上第二層隔板、再填土至表面。表面上蓋有第三層隔板,并用土填緊,上面再蓋上水泥蓋板(或用瓦),蝎窩就建成了。
四、養殖環境調控
合理的溫度和濕度是養殖蝎子最基礎的條件,如何才能調節好溫度和濕度呢?主要做好以下幾點。
1.做好保溫房。養殖蝎子的保溫房要科學合理地建設,才能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保溫房首先用泡沫板(擠塑板)做好墻體保溫,泡沫板主要作用是保溫;在蝎房墻體四周用泡沫板做好保溫的同時,還要有1~2層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主要起到保持濕度,防止水分的流失。蝎房還要考慮到適當的通風,在溫度高或濕度大的時候,能起降溫、降濕的作用。蝎房除了保溫、保濕、通風外,還要符合蝎子的生活習性,以及能有效地預防疾病和方便管理。
2.加溫設施。加溫設施要根據蝎房大小和當地的資源來決定,有的地方用火炕、火墻,有的用爐子,還有的用地暖。無論用哪種加溫方式,必須做到可以調節溫度,蝎房不但能加溫,還要把溫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溫度控制可以通過調節爐門進風口的大小,或者用風機、溫度控制器等輔助設施。加濕要結合加溫方式進行,如用火爐的,可以在爐子上放盆水,通過蒸發水分起到加濕的效果;用地暖的,可以在地面灑水,起到增加濕度的效果。控制濕度可以用濕度控制器、排氣扇等方式。
3.溫濕度管理。蝎房如何把溫濕度控制在適宜的狀態,就要看個人的管理。養殖蝎子環境的溫濕度要根據蝎子的不同生長時期,調節不同的溫度和濕度,比如蝎子在育肥期溫度可以調節到30~35℃;在蛻皮期可以提高到38℃。另外,還要看蝎子具體情況,比如蝎子產后虛弱,如果溫度太高,蝎子容易脫水;蝎子產子期間溫度太高,幼蝎容易脫水;同樣,濕度也是要結合實際情況,比如育肥期間空氣濕度保持在50%~70%,蛻皮期間濕度就需要80%。
五、引種注意事項
蝎子的繁殖與種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般引種建議在春末夏初。蝎子有冬眠的習性,在春季蝎子已經出蟄,過了春忙后,且雌性蝎子進入孕期,如果順利產下幼仔,那么就引種當年就能受益。
引種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自然的野生種蝎;一種是人工馴化的種蝎。如果是初次養殖蝎子,建議使用人工馴化的,因為其適應能力強,成活率較高。
蝎子在野生自然環境中,3年長大,第四年才會繁殖小蝎子。蝎子從出生到長大要蛻皮6次,完成第六次脫皮才算是成年蝎子。有經驗的蝎子養殖戶一看就知道蝎子是幾齡的,初次養殖蝎子的人一般是看不出蝎子的年齡了。
蝎子的體長由蛻皮的次數決定,多大齡的蝎子有多長的身體。例如剛出生的小蝎子體長一般在1厘米內,白色的。4齡蝎子體長在3厘米左右。野生蝎子第一年一般能長到3齡就不再生長,因為秋冬季溫度低,蝎子不會蛻皮了。第二年蝎子再蛻皮2次就長到5齡。第3年,5齡蝎子于6~7月蛻皮1次,便成6齡蝎子,體長增至4~5厘米;9月前后進行最后一次蛻皮,變為7齡蝎子,即長成成年蝎子,體長在5~6厘米。成蝎以后不再蛻皮,體長不再增加,但體形可以變粗,體重也可略有增加。一般蝎子到第3年末即達到性成熟,到第四年夏季開始繁殖。與其他動物不同,蝎子在個體生長過程中,體長是隨蛻皮呈跳躍式增加,而體重是呈漸進增加。
引種時,需要挑選個體強壯、個頭大、反應敏捷的蝎子作為種蝎來養殖。飼養密度按每平方米2~3齡的蝎子2500~3000只;4~5齡的蝎子1200~1500只;6齡的蝎子700~800只,種蝎500~600只。在每個區間內做好躲避洞穴,方便蝎子休息與繁殖。引進的種苗要大小分開飼養,避免大蝎吃小蝎。
六、日常喂食
1.母子蝎分離飼養。當2齡蝎離開母蝎背后,應及時進行大小分離。原因如下:第一,雌蝎在產期體力消耗很大,體液散失較多,身體虛弱,急待覓食補充,若不分離,雌蝎在缺水缺食情況下會攻擊幼蝎;第二,大小混養,成蝎活動時會踏傷幼蝎;第三,幼蝎從母體內帶來的卵黃已消耗殆盡,分離飼養有利于幼蝎進食補充營養;第四,幼蝎和成蝎對飼料蟲的要求不同,分開飼養便于管理。
2.幼蝎的飼養。2~4齡蝎稱為幼蝎,剛從母背下來的幼蝎,可以單獨覓食,但沒有捕捉大黃粉蟲的能力。此時,需要投喂小一點的黃粉蟲或小土元,投喂量是按1∶1計算,保證每一只幼蝎每天都能吃到一條黃粉蟲。
此期的飼養要求如下:第一,孕蝎進入產期時就要為幼蝎備足適口的小飼料蟲;第二,幼蝎是蝎子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要做好飼料的搭配,主要以小黃粉蟲和小土元輪換投喂,切忌投喂單一飼料;第三,幼蝎攀附能力強,行動敏捷,注意防止幼蝎逃跑;第四,隨著幼蝎的成長,體形逐漸變大,要注意分池飼養,以降低蝎池的飼養密度。
3.青年蝎的飼養。5~6齡蝎為青年蝎。這個時間除供給充足的新鮮、潔凈、高營養的食物外,還要進行種蝎選育和提純復壯工作,為做好下一代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礎。
4.成年蝎的飼養。成年蝎已經性成熟,具有交配繁殖能力。這個時期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每次投喂量不宜過多,以免剩余的食物腐爛,可以增加投喂飼料蟲的次數,堅持“多投少喂”的原則。特別是在夜晚8~11時蝎子進食高峰期,每小時應投食一次。最好是投喂活的黃粉蟲或土元,雖然蝎子的食量比較小,但是不能讓蝎子長期處于饑餓的狀態,建議每天投喂,投喂量根據蝎子前天的進食情況確定,以第二天有少量剩余為宜。
5.種蝎的管理。種蝎的管理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按時備足優良種蝎,雄蝎與雌蝎的比例為1∶3,專池精心飼養;第二,創造適宜的條件,使每只雌蝎都能受孕;第三,在孕蝎臨產前準備好合適的產房,并做好孕蝎臨產前的準備工作;第四,幼蝎下地后,適時進行母子蝎分離飼養;第五,做好種蝎的育肥復壯工作。雌蝎的體質恢復后,就可以適時投入適量雄蝎進行交配,以便為下次繁殖奠定基礎。
蝎子在捕食黃粉蟲
七、繁育管理
很多養殖戶為了提高產能,會引進較多的雌性蝎子,引進的雄蝎子數量偏少,其實雌雄比例失調會引起繁殖的失敗,所以需要合理的搭配。一般雄雌需要按照1∶3的比例來喂養比較適宜。
人工恒溫飼養的蝎子一般10~12個月即可達到性成熟。蝎子屬于卵生動物,一般母蝎需要40天來完成胚胎的發育工作,才能產出小蝎。由于蝎子屬于變溫動物,自身是不能控制體溫,所以在人工喂養的時候需要注意溫度的控制,防止忽高忽低,溫度最好控制在33~35℃,有利于種蝎交配成功。平均每只母蝎能夠產30只小蝎子。
一般幼蝎剛出生就會爬到母蝎的背上,高密度養殖的情況下,要經常檢查母蝎產仔情況,一旦發現背上爬滿小蝎的母蝎,要立刻分開單獨飼養,減少其他母蝎對小蝎的傷害,從而提高幼蝎的成活率。幼蝎脫離母背后,要將母蝎轉移到交配池或飼養池。
爬到母背上的小蝎子
作者∣廣西浦北縣張黃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鐘祥偉
來源: 鐘祥偉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