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詠寧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主治醫師
審核:龔時鵬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主任醫師
1.我是誰?
我是子宮內膜癌,是婦科第二常見的惡性腫瘤,尤其偏愛更年期及絕經后的女性。近年來,我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甚至開始影響更為年輕的女性朋友。然而,我并不是一開始就如此“惡劣”。我的前身是子宮內膜,它自青春期起便默默承擔著每個月月經周期的任務,并在遇見愛情時肩負起孕育新生命的重任,任勞任怨。隨著歲月的流逝,卵巢逐漸“退休”,子宮內膜也隨之萎縮,完成了它的使命。然而,現代生活條件的提升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卻讓我有了“重生”的機會。
如今,許多女性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飲食變得越來越豐富,甜食、重油重鹽的食物隨處可見,再加上“葛優躺”式的懶散生活方式,運動量大幅減少;更有甚者,將喝酒、抽煙視為日常習慣。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體內雌激素水平不斷升高,而雌激素恰恰是我的“興奮劑”。一些女性為了追求年輕美麗,長期大量服用保健品。令人遺憾的是,某些無良商家為了達到所謂的“療效”,在保健品中偷偷添加了雌激素。這不僅讓我的“興奮”程度加劇,也加速了我的演變過程。從正常的子宮內膜,逐漸發展為子宮內膜單純性增生,這時我還不是真正的“壞女孩”,只是比較“興奮”而已。隨著病變繼續發展,不典型增生也出現。最終,在一系列復雜的變化后,我徹底變成了子宮內膜癌,走上了“壞女孩”的道路。這一過程中,我并非自愿,而是被外界因素一步步推到了這一步。
圖1 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2.我出場的儀式感
與其他默默發展的腫瘤不同,我天生就“愛出風頭”。一旦我“得道成癌”,通常不會藏著掖著,而是迫不及待地通過一系列明顯的癥狀表現出來。其中最常見、最容易被注意到的癥狀就是陰道流血,尤其是對于那些已經絕經的女性朋友來說,這本應是身體發出的明確警報信號。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竟然誤以為這是“重返青春”的跡象,忽視了這一異常。還有一部分正處于更年期的女性,由于月經紊亂較為常見,對異常出血不以為然,殊不知,這種忽視可能會延誤病情。直到出血時間過長或量大到無法忍受時,她們才愿意去醫院檢查。
除了陰道流血,我還可能表現為異常的陰道流液,早期為漿液性分泌物或血性分泌物,晚期則可能出現伴有惡臭的膿血樣液體。此外,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還可能感到下腹痛,尤其是在宮腔積膿或癌灶轉移到其他器官時。到了晚期,貧血、消瘦、惡病質等全身癥狀也會逐漸顯現。
其實,想要發現我并不難。經陰道超聲檢查是首選的篩查方法,能夠清晰地顯示子宮內膜的情況。如果有必要,醫生還可以通過宮腔鏡檢查或刮宮進一步確診。這些檢查手段可以讓我無處可藏,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治療措施。
圖2 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3.我最喜歡哪些人?
我承認,我是個有些糾結的存在。雖然我天生“愛出風頭”,但內心深處常擔心被拒之門外。因此,我會精心挑選那些更容易讓我“得道成癌”的人群。用醫生的話說,這些人被稱為子宮內膜癌的高危人群。對于這些人群而言,高危因素可以分為兩類。
(1)無法改變的高危因素:初潮早、絕經晚,以及有腫瘤家族史。
(2)與不良生活方式相關的高危因素:肥胖是我的“最愛”,它還會引發其他健康問題,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肥胖還會與多囊卵巢綜合征相互促進,進一步影響激素內分泌功能,增加不孕不育的風險;肥胖還會增加乳腺癌的風險,乳腺癌術后長期口服內分泌藥物(如他莫昔芬、來曲唑等)也容易引起子宮內膜相關病變。簡單來說,在這個“以瘦為美”的社會中,我反其道而行之,特別喜歡“胖友們”。此外,高糖、重油重鹽的不良飲食,缺乏運動,以及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也會通過多種機制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3)長期服用保健品。
圖3 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4.我的克星是誰?
從本質上來說,多數情況下我發病的根源在于雌激素水平偏高和孕激素水平不足。我特別害怕自律的女性,因為她們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了體內激素水平,讓我難以有機可乘。比如:①均衡飲食,多攝入高蛋白食物、蔬菜和水果,減少高糖和重油重鹽食物的攝入,這樣的飲食結構不僅有助于維持健康的體重(BMI為18.5~23.9),還能降低患癌風險;②定期鍛煉;③戒煙限酒;④科學避孕;⑤維持規律月經。這些自律的行為讓我不敢有任何輕舉妄動的想法,因為它們從根本上削弱了我的“興奮劑”——雌激素的作用。
即便我成功出現在人體內,現代醫學也有很多有效的治療手段可以將我徹底清除。對于早期患者,通常可以通過子宮+雙側輸卵管、卵巢的切除來根治。45歲以下的患者,根據是否有高危因素和卵巢病變情況,醫生可能會考慮保留卵巢,以延長青春的時間。術后,醫生會根據病理結果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放療或化療,以確保所有癌細胞被徹底清除。
對于已經出現盆腹腔甚至遠處轉移的晚期患者,治療方案則更加復雜。主要采取以化療和放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手段,必要時還會手術切除肉眼可見的病灶,以減輕癌癥對身體的負擔。
在精準醫學時代,基因檢測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分子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出現,不僅豐富了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模式,還顯著改善了晚期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這些創新療法針對癌細胞的特定分子靶點,能夠更精準地攻擊癌細胞,同時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
圖4 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盡管我“愛出風頭”,但我并不希望更多的人受到我的影響。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體檢和科學的治療手段,女性朋友們可以有效預防和對抗子宮內膜癌。讓我們共同努力,遠離疾病,享受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