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婁小燕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符小妹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審核:胡曉波 上海市臨檢中心 主任技師

徐老師剛剛年過六十就被診斷出糖尿病,老人家常去醫院檢測血糖,可最近的糖化血紅蛋白檢查結果總是>7%,讓老人家很苦惱,明明平時監測的空腹血糖數值都是正常的,為啥糖化血紅蛋白會不達標?許多糖尿病患者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煩惱?

監測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必修課。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隨機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又稱“糖化白蛋白”)、持續葡萄糖監測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共同組成血糖監測小分隊,7位成員個個能打。傻傻分不清?別急,本文帶您走近小分隊各成員,了解它們的業務技能,讓您控糖更省心。

問題一:“實時血糖”啥時候測?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由于血液中的葡萄糖受飲食、運動、情緒、激素、疾病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實時血糖”是時刻變化的。測血糖時間點可是大有講究的。

空腹和餐后血糖是2個最重要的“實時血糖”監測時間點。前者是血糖監測小分隊中出場次數最多、工作量最大,也是診斷糖尿病最常用的指標。我國糖尿病患者的類型多為2型糖尿病,部分患者的空腹血糖略微升高或在正常范圍內,而餐后血糖數值卻一路“狂飆”。如果只監測空腹血糖,部分糖尿病患者會成為“漏網之魚”。餐后血糖像“隱匿的殺手”,如果數值持續居高不下,久而久之,會導致嚴重的糖尿病并發癥。

徐老師糖化血紅蛋白不達標就是因為餐后血糖數值高。在醫生的提醒下,徐老師測了幾次餐后血糖,數值果然在12 mmol/L以上。另外,餐后血糖還有助于判斷哪類食物是“升糖炸彈”,哪些運動是“降糖小能手”,可以幫助患者調整日常飲食和運動方案。因此,今天測個餐后血糖?看看是驚喜還是驚嚇?

問題二:2個“回顧性血糖”有什么差異?

面對“高高低低”的“實時血糖”,很難觀察出控糖“成績”是否合格,總不能拉個平均值吧?這時候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這2個“成績評價官”可以大顯身手了。它倆負責給過去一段時間的血糖“成績”打分,好比籃球運動員的場均得分可以評價一位球員的成績。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問題三:需要關注“曲線血糖”的什么結果?什么人群需要進行持續葡萄糖監測?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曲線血糖”是指持續葡萄糖監測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他們是小分隊里的“答疑解惑”擔當,雖說出場次數不多,卻是解決問題的小能手。血糖高低波動是血糖管理的難題之一,其危害甚至比持續性高血糖更嚴重。持續葡萄糖監測是小分隊里的“黑科技成員”,它像攝像頭一樣連續探測血糖濃度。餐后血糖高、使用胰島素治療、低血糖風險高、病程長、高齡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波動較大,可以考慮體驗下這項“黑科技”。如果“攝像頭”捕捉到隱匿性高血糖,應立刻采取行動,可以縮短高血糖的持續時間;如果捕捉到隱匿性低血糖,那可就“功德無量”了:高血糖好比慢性“殺手”,低血糖則像“交通意外”,低血糖嚴重時會危及生命。注射胰島素或吃降糖藥的患者,尤其是老人、小孩、肝腎功能不好的患者,都需要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當空腹血糖≥6.1 mmol/L但<7.0 mmol/L時,還沒達到糖尿病的診斷門檻兒,如何了解這類“邊緣人群”對血糖的調節能力呢?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閃亮登場!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的血糖曲線相當于一次模擬考,看看身體一次性大量攝入75 g葡萄糖后的“危機公關能力”。2~3 h內的血糖波動形成的曲線能夠判斷身體對血糖的調節能力是否“掉鏈子”,是否處于糖尿病前期,它說了算。

圖5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問題四:血糖報告怎么看?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由于糖尿病的發病年齡已逐漸年輕化,建議從35歲開始篩查血糖。糖尿病前期離糖尿病只有一步之遙,是一種處于健康和糖尿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相當于“黃牌警告”。如果無視警告,未來很可能會加入糖尿病大軍,但如果積極地進行干預,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逆轉的。一張圖教您看懂血糖報告。

圖6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如果確診為糖尿病或已處于糖尿病前期,如何看待和對待它們至關重要。血糖監測小分隊里的7個成員個個能打、各有所長,能相互配合,并能發揮各自優勢,一定能幫助您打響“控糖戰役”。因此,您千萬別“擺爛”。血糖控制三步走:血糖監測小分隊武器拿在手,降糖藥吃起來、胰島素用起來,自己跑起來、動起來,生活方式調整起來,糖尿病患者也可以享受健康人生!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