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養殖業的發展勢頭迅猛,養牛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養殖肉牛已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但在飼養的過程中,往往因為管理不當、疾病等因素,常發生牛瘤胃出現積食的現象,并且以春季和冬季多發。近日,廣西藤縣濛江鎮洲祖村養牛戶鄭燕敏有兩頭母牛出現瘤胃積食,前來求診。本文通過對牛瘤胃積食進行診斷和防治分析,探討牛瘤胃積食的診斷方法和防治措施,控制其危害。

廣西處于亞熱帶,雨水充沛,牧草生長旺盛,玉米秸稈等飼草資源豐富,養牛效益比較高。隨著養牛規模的不斷擴大,養殖戶的數量逐步增多,由于缺少天然的牧場,很多養牛戶都是舍飼養殖。在養牛過程中,由于飼養管理不當,牛瘤胃積食比較常見,而引起牛瘤胃積食的主要原因是牛采食過量飼草、粉狀飼料或者牛患有胃腸道疾病等。牛瘤胃積食,以預防為主,同時要加強飼養管理,牛出現瘤胃積食之后,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大多數病牛是可以治愈的。

一、牛瘤胃積食的產生原因和臨床癥狀

1.牛瘤胃積食的原因。牛瘤胃積食又叫瘤胃擴張,是由于瘤胃內聚積過多的草料、粉狀精飼料等,牛不易反芻,時間長了,瘤胃內的飼料發酵膨脹,胃內容物積壓過多,引起瘤胃的消化機能紊亂或停止的表現。觸診瘤胃中下部發現胃內容物堅實,聽診發現瘤胃蠕動音減弱甚至消失。該病冬季和春季多發。牛瘤胃積食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原發性,一種是繼發性,其中以原發性牛瘤胃積食比較多見。

原發性瘤胃積食的產生主要是由于肉牛飼養過程中大量采食飼料,尤其是大量采食精料等粉狀飼料,而牛本身無法通過反芻消化精飼料;也常見于突然更換飼料,新飼料的適口性好,牛大量采食;或者從劣質飼料轉變為優質嫩綠的青飼料,牛群采食過量;牛群采食大量不易消化粗而硬的飼料;水源不足或者不及時飲水;采食易膨脹發酵的粉狀飼料之后大量飲水引起發病。

繼發性瘤胃積食常見于牛出現前胃疾病,如前胃弛緩、瓣胃阻塞、真胃積食等,瘤胃和網胃創傷等引起繼發性瘤胃積食。另外牛的消化道微生物菌群失調、消化機能減退、運動不足等,可導致繼發性瘤胃積食。

2.牛瘤胃積食的臨床癥狀。在飼養管理過程中,牛的瘤胃積食比較多見,急性型瘤胃積食發病快,常常因為牛采食過量造成。多數在采食后幾個小時到12小時之內發病,病初精神不振,采食、反芻減少或徹底停止,牛的左腹部膨脹,用手按壓胃內容物堅實。比較嚴重的病牛可出現喘促等呼吸困難現象,四肢張開,呼吸和脈搏增加;更加嚴重的病牛可引起臥地不起或昏迷,急性型往往來不及治療,病牛可繼發脫水、酸中毒、全身衰弱等一系列癥狀。慢性型瘤胃積食病程比較長,發病比較慢,病勢比較輕,發病初期采食和反芻減少,病牛行動遲緩,表現不安,喘氣粗而急促,流涎少、黏稠,飲水次數增多。

二、牛瘤胃積食發病機理和臨床診斷

1.發病機理。牛瘤胃積食是指牛瘤胃內聚積過量的飼草、飼料,胃內容物對胃壁造成壓迫和刺激,產生神經性反射,出現神經機能紊亂,大多數屬于原發性牛瘤胃積食。病初表現為瘤胃蠕動加強,由于短期內不能消化食物,瘤胃蠕動逐步抑制,瘤胃蠕動出現減少或者完全消失。隨著胃內容物的發酵造成瘤胃體積增大,從而影響牛心臟和肺臟的活動范圍,可導致靜脈回流,機體呼吸機能紊亂。瘤胃中的內容物無法及時清除就會出現嚴重的病理變化,隨著胃內容物發酵腐敗,產生細菌和有害物質,可引起病牛死亡。

2.臨床診斷。一般的臨床診斷是根據病牛的癥狀進行綜合判斷,通過視診觀察牛的肷窩部情況,發現向外鼓脹,病牛的鼻鏡干燥或者龜裂,腹痛不安、搖尾弓背、糞便干黑等一系列癥狀,初步判斷為牛瘤胃積食;再用手觸診檢查胃內容物,用手按壓病牛左邊腹部中下部,胃內容物堅實,可以進一步判斷為牛瘤胃積食;用聽診器聽診瘤胃的蠕動聲音,發現蠕動減弱、次數減少或完全消失,可以初步診斷為牛瘤胃積食。

三、牛瘤胃積食的防治措施

1.治療措施。當出現牛瘤胃積食時,要及時采取措施對病牛進行治療,以防危及生命。治療的原則首先是排除瘤胃內容物,使病牛的瘤胃興奮和蠕動起來,能夠排出糞便。

促進消化治療:對于病情比較輕的牛,可以通過禁食1~2天,將其拉到運動場慢慢牽遛,對其左肷部瘤胃的位置進行按摩,按摩時長為20~30分鐘每次,每天2~3次,喂給清潔充足的飲水,同時用(10毫升∶25毫克)氯化氨甲酰甲膽堿按照每公斤體重0.05~0.1毫升進行肌注,促進消化。

瀉下治療:為了盡快將瘤胃的內容物排出,對于癥狀比較輕的病牛發病時間過長、病情進一步發展,或用氯化氨甲酰甲膽堿促進消化治療不明顯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用瀉下治療。在臨床上有多種藥物可以用于瀉下治療,比如硫酸鎂、硫酸鈉、石蠟油、植物油等。用法:300~800克硫酸鎂加水稀釋成6%~8%溶液灌服,或硫酸鈉15~50克用水稀釋成3%~4%溶液灌服,或1500毫升花生油加溫水2000毫升左右混合灌服,或1000~1500毫升液狀石蠟油或其他植物油加溫水2000毫升左右混合灌服,促進瘤胃中的內容物排出,從而減輕或者緩解牛瘤胃積食的癥狀。

洗胃治療:洗胃是將瘤胃中聚積的草料、粉狀精料用水和導管清洗出來,主要是針對病情比較嚴重的病牛,或者是通過促進消化和瀉下都無法治愈的原發性瘤胃積食病牛。方法:使用直徑為5厘米、長度為300厘米左右的膠管進行洗胃,首先用1%~3%的高錳酸鉀消毒膠管和開口器,在膠管外涂上花生油潤滑,把開口器固定在牛的口中,將膠管經牛口腔導入瘤胃,從膠管中灌入1000~2000毫升自來水;然后來回抽動膠管,刺激瘤胃進行收縮,將瘤胃中的內容物從導管中排出,重復清洗3~5次;最后用一根比較大的鐵絲固定一個直徑2~3厘米的磁石,用1%~3%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之后從導管中插入瘤胃檢查有無鐵釘、鐵片、鐵絲等。

手術治療:對于病情非常嚴重的病牛,或者采用上面幾種比較保守治療方法沒有好轉,就必須要通過動手術進行治療。

手術前的準備:手術之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用六柱欄固定病牛,如果病牛的瘤胃上部出現脹氣現象,可用16號注射長針頭緩慢放氣。左腹部剃毛,之后用鹽酸普魯卡恩在術部周圍和腰旁神經部位進行麻醉。

手術方法:用2%~3%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左腹部,用棉花擦干,涂上3%~5%的碘酊再次消毒,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分離腹斜肌、腹橫肌、切開漿膜、腹膜,切口20~30厘米,把瘤胃拉出切開,取出瘤胃內的所有內容物,胃液用導管抽出。檢查瘤胃內異物,如鐵釘、鐵片、木棍、塑料袋等,填充其他健康牛反芻出來的適量草料,分黏膜、肌層、漿膜三層縫合瘤胃,依次將腹膜、漿膜、肌肉、皮膚縫合,涂3%~5%碘酊消毒,晾干后用凡士林、青霉素、敵百蟲混合藥膏涂縫合創口防蒼蠅叮咬。

手術后護理:手術之后禁食3~4天,要防止偷食,注意觀察病牛的恢復情況,等待病牛瘤胃開始出現蠕動和反芻之后,再飼喂少量優質飼料。手術之后的5天之內,每天都要注射青霉素+鏈霉素或者頭孢噻呋鈉,防止傷口感染,前1~3天每天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1500~3000毫升靜脈滴注。

2.牛瘤胃積食的預防。在飼養管理過程中,牛瘤胃積食應該以預防為主,規范飼喂,粗飼料和精飼料要合理搭配。一般精飼料用量控制在30%左右,青貯飼料、秸稈等粗飼料和玉米粉等精飼料混合飼喂,防止牛單獨吃精飼料或者偷吃精飼料。初春季節要防止牛一次性吃過多的嫩綠青飼料,舍飼的牛要保持適當運動,提供充足清潔的飲水。通過科學的飼養管理可以有效預防原發性牛瘤胃積食的發生。

加強飼養管理:采食過量是造成原發性牛瘤胃積食的主要原因,為了預防疾病,在飼養管理過程中,首先要控制飼喂量,做到定時、定量飼喂,避免突然改變飼料,如果更換飼料,必須做好兩種飼料使用的過渡。平時要提供充足飲水,或者定期驅趕牛群引導多飲水,促進消化。飼料出現變質或者發霉,要及時更換,舍飼牛群,每天要有充足的運動量。對于有偷食現象的牛,要及時監管,放牧的牛轉為舍飼養殖,應先飼喂干草、秸稈等粗飼料,等待牛群慢慢適應環境后再逐步添加精飼料,平時一定要防止饑餓的牛群隨意采食或者偷吃玉米等精飼料。

確保飼料均衡飼喂:飼料品質和數量直接影響牛的養殖效益,養牛場或者養牛戶要確保草料充足,營養全面,盡量避免饑飽不均衡現象。尤其是在冬春季節,在草料比較缺乏時,應提前準備好粗飼料,以青貯飼料和干草為主,合理搭配精飼料,可以減少牛瘤胃積食的發生。

加強觀察,早發現早治療:在日常飼養管理的過程中,飼養員要對牛群的采食情況進行監管,由于牛瘤胃積食經常發生在春季和冬季,要隨時觀察牛的動態、精神狀態、采食情況等,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防止因拖延導致病牛的病情日益加重。

四、加強監管,預防為主

總之,牛原發性瘤胃積食是牛飼養管理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疾病,是由于牛過量采食或者采食大量的粉狀精飼料造成,主要原因是飼養管理不當。在飼養管理過程中要加強監管,定時、定質、定量合理飼喂,以預防為主,可以減少或者避免牛原發性瘤胃積食的發生。

牛出現瘤胃積食,應該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防止病情加重。在進行手術時要先拉出瘤胃再切口,以防胃內容物流入腹腔引起發炎,瘤胃切口越小越好,能夠伸入手臂大小為宜,一般不超過10厘米。在手術過程中無法避免切到血管,先在血管斷裂兩端用線結扎再實施手術。遇到大出血時緊急處理方法是首先用止血鉗止血再用線結扎血管。

遇到繼發性瘤胃積食的病牛,首先要查找病因,對因治療。比如異物創傷瘤胃或者創傷性網胃炎首先要清除異物,及時修復或者縫合創口、加強護理等,加強科學飼養管理,減少牛瘤胃疾病特別是牛瘤胃積食的發生。

作者∣廣西藤縣濛江鎮農業農村中心 吳超海

來源: 吳超海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