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是餐桌上受人喜歡的一道美食,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牛蛙的需求也不斷增大,促進了牛蛙養殖發展。很多老板紛紛進軍養殖牛蛙的行業。
2023年,廣西平南縣大新鎮的劉老板發現牛蛙養殖前景樂觀,投資了500多萬元,興建了一個占地約3.3公頃的牛蛙養殖場。然而投產不到半年,隨著牛蛙的長大和增多,養殖場周邊空氣又腥又臭,發出刺鼻氣味的污水直接排到河里,周邊群眾意見很大,投訴不斷,養殖場面臨倒閉的危機。
劉老板正在無計可施的時候,鄉村科技特派員謝毅來到了他的牛蛙場,經過了解和實地查看后,和劉老板進行溝通。得到劉老板同意,科技特派員制定了牛蛙養殖場尾水生態處理方案,讓劉老板按照方案進行改造。
劉老板養殖牛蛙面積約為3.3公頃,按照建設方案,讓劉老板在牛蛙場旁建設0.5公頃的尾水處理設施。
一、建造排水道
在每個蛙池建設暢通的生態溝渠排水道,溝渠道根據污水流出大小進行建造。按實際需要,建設底和寬各40厘米、高20厘米大小的生態溝渠。蛙池之間的生態溝渠形成管網,溝渠內種上各種水生植物,并投入螺螄、蚌等水生動物,所有蛙池流出的尾水全部經生態溝渠流入沉淀池。
二、建造沉淀池
根據地勢建造3個沉淀池,面積約1400平方米,池深約4米,池邊上拉警界線和樹立警示牌,防止人員靠近。沉淀池內建設“之”字形狀的擋水設施,減緩水流速度,池邊種上柑類等低矮樹木進行景觀改造。購買2臺吸污泵和1輛運污車,及時清理沉淀池內的糞污等沉淀物。
三、建造一級濾壩
用空心磚等材料建造過濾壩兩側墻體,過濾壩寬2米、壩長約30米。在壩體中填充鵝卵石,并建造一個汛期泄洪設施。
四、建造曝氣池
曝氣池面積約為1000平方米,池深2米,配備曝氣增氧裝置,前半池內安裝曝氣管,后半池放置毛刷等生物掛膜。曝氣池中定期添加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等微生物制劑。曝氣池中投放一定數量的不投飼的螺螄、蝦、蚌、鰱鳙等水生動物。
五、建造二級濾壩
按照建造一級濾壩的標準建造二級濾壩。用空心磚等材料建造過濾壩兩側墻體,過濾壩寬2米、壩長約30米。在壩體中填充鵝卵石,并建造汛期泄洪設施。
六、建造生物凈化池
生物凈化池面積約為2600平方米,池內投放一定數量的螺螄、蝦、蚌、鰱鳙等水生動物,不需投喂;中前端建設生物浮床,種植水葫蘆、蓮藕等水生植物;后端為表面流濕地。濕地是模擬自然濕地的水處理生態系統,投放煤渣等介質作為基質,并在基質上種植適宜的植物。
在科技特派員悉心指導下,經過1個月的改造,劉老板的牛蛙養殖場尾水排放符合環保的相關要求,周圍也聞不到惡臭的氣味,排到河溝里的水變得清澈了。
作者∣藤縣天平鎮農業服務中心 文一欽
來源: 文一欽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