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被行業視為“黑天鵝事件”,給我國養豬業造成了巨大沖擊,在過去5年中,我國養殖業發生了空前的巨變。當前,養豬業面臨諸多挑戰,有些源自行業本身,有些則源于企業自身,還有一些則來自大的背景和環境。在大的變局中,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基于非洲豬瘟疫病防控的長期性艱巨性,在當前非洲豬瘟常態化背景下,養豬業發展關鍵是面對危機采取何種策略防控豬主要疫病。

一、非洲豬瘟防控邏輯

當前非洲豬瘟有抬頭的趨勢,局部地區不太穩定,區域性疫情有提前到來的風險。疫病流行趨于復雜化,現存在野毒、變異株、重組毒株等多種毒株,其中重組毒株的致病性明顯強于基因缺失毒株。疫情的持久性和艱巨性是長期的挑戰,但在這樣的挑戰之中,還有一些企業創造了各種各樣的發展契機。甚至有些中小豬場在復雜困難的條件下依然能夠存活和發展,并且保持很好的成績,這些都值得養豬從業者參考與總結,從而提升自身競爭力。

在疫病防控上,一直強調“養重于防、防重于治”,這句話看似很普通,實則蘊含了疫病防控的重要邏輯:健康管理永遠大于疾病治療。在做生物安全的同時不能忘記豬群健康管理,它在某種意義上比疫苗接種、疾病治療甚至比生物安全更加重要,因為它是健康“金字塔”的基座。

疫病防控也要分層次和重點。重大疫病要放在第一個層次,重要疫病放在第二個層次,普通疾病放在末位,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從具體的疾病上講,非洲豬瘟肯定是重中之重,而后根據不同區域、不同豬場的具體情況對疾病進行排序。比如,在有些豬場,豬藍耳病是個大問題,而有些區域仔豬腹瀉則比較嚴重。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將之列入重點防控的疾病名單中,然后把重大傳染病之外的所有的疾病作為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說這個排序一成不變,或者在每個豬場都一樣,只是不同病原的危害程度及防控難度在不同地點時空不盡相同。同時,要了解區域特點,特別是不同季節某些疾病發生的規律,以及發生、發展的內在邏輯。另外,無論是獸醫還是豬場管理人員,都要正確認識疫苗和藥物的作用及其局限性。所有疫苗僅針對特定的疾病,甚至是特定的基因型或血清型,抑或是特定的毒株;藥物也只是在豬發病后采取的干預治療措施。

豬場的獸醫要做“管理型獸醫”。管理型獸醫不再以疾病為中心,也不再將疫苗和藥物作為主要或唯一工具,而是以豬的健康為根本,以疾病發生的條件和影響疾病的各種因素為基礎,以豬為中心,全面審視、監測并及時干預影響因素。在疾病初現時,便果斷采取應對措施,以減少或避免疾病的發生和蔓延。這也是“上醫治未病”的理念。這一理念并非不切實際,而是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且已在許多豬場得到成功實踐。

二、非洲豬瘟防控要點

針對非洲豬瘟的防控要“三管齊下”,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做好源頭管控,確保引進的豬只及所有與豬相關的物資均經過適當處置,以減少病毒增量;二是確保進場人員及其攜帶物品在接觸豬只前已得到有效管控,以降低病毒載量;三是加強豬群健康管理,以提升豬群“能力”(感染閾值),從而提高豬群的健康度和抗病力。

從生物安全角度,應遵循四個原則,分別是科學、精準、實效和人性化。同時,要建立多道屏障,特別是保護黏膜屏障,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力,尤其是黏膜免疫。近年來,一些豬場采取了如下措施:使用發酵有機酸、益生菌、抗菌肽、植物精油、發酵中藥等,這些措施對于豬群的黏膜免疫或黏膜屏障可能或多或少有所幫助。誠然,這些措施的作用固然客觀存在,但不應將其過度神化,更不能認為采取這些措施后就能完全防范或避免非洲豬瘟的發生。

三、豬口蹄疫防控要點

近年來,口蹄疫的防控得到了廣泛關注,相關防控產品也在不斷升級。在選擇疫苗時,務必注重當地流行毒株與疫苗毒株的同源性匹配。此外,免疫時應選用可靠的廠家、優質的疫苗。

疫苗的質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有效成分的含量,即口蹄疫病毒抗原的含量,抗原含量適宜即可,并非越高越好;二是毒素含量不能超標。

疫苗的質量還與運輸、保存、使用以及免疫程序密切相關。如果運輸過程中保存不當或免疫時機不恰當,都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此外,口蹄疫免疫程序的制定直接影響免疫效果。監控口蹄疫苗效果需要選擇合適的試劑盒,監測保護性抗體水平,并根據周邊疫情狀況適時調整免疫時機或程序。同時,在防控具體措施中,要嚴格防范其他動物和昆蟲(如鼠、鳥、蚊、蠅等)帶來的風險。

四、豬藍耳病防控要點

豬藍耳病防控方面,首先要從源頭上進行管控,通過從核心場引入豬藍耳病陰性豬,打造雙陰豬群。其次,在引種過程中要加強管控,采用后備豬同源供種方式,小日齡引種并分胎次飼養,同時在引種后進行封群飼養。封群是實現豬群自我凈化的必要措施,其目的是為了防止新毒株的引入。對于陽性場,可通過免疫接種結合中藥保健等措施進行凈化,封群時間一般需要8個月以上。

除了以上措施,定期監測也十分必要。由于豬藍耳病病毒可引起持續性感染,在感染后可較長時間持續排毒,因此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剔除陽性豬。

在疫苗選擇方面,后備豬可接種相對安全的弱毒疫苗,種豬接種滅活疫苗,商品豬接種一次弱毒疫苗。同時,要慎用弱毒疫苗,避免接種不同毒株來源的弱毒疫苗,也要避免過度免疫。如果選擇凈化或不免疫,仍需進行系統防控,以維持豬群的陰性狀態。

五、豬偽狂犬病防控要點

目前已有良好的gE缺失疫苗用于豬偽狂犬病的凈化,無論是經典株還是變異株,都有相應的標記疫苗和配套試劑盒,因此可以實施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此外,感染豬可終身帶毒。因此,建議淘汰gE抗體陽性種豬,因為其體內存在潛伏病毒,且在應激條件下,該病毒可被重新激活而排毒。此外,對于未采取凈化措施的陽性豬場,應減少誘因,否則在轉群、溫度變化或配種前后等應激條件下,病毒可能會被再次激活。在這些情況下,可通過添加一些抗應激產品減少豬只應激。

六、條件性疾病防控要點(一般病毒和細菌感染)

對于一般性傳染病或多數細菌感染而言,部分疾病有相應疫苗,部分則沒有。此類疾病需依據當地流行情況及豬場感染狀況,決定是否采取免疫措施。但要注意,無論是否免疫,均需提升豬的健康度,因為病原的“發作”需要一定條件,如環境因素、營養問題、豬群自身的其他感染因素等。

因為條件性疾病的致病具有條件性和多因性,因此,要做好“七度”健康管理,即溫度、濕度、光照度、豬群密度、空氣清新度、水料清潔度、營養均衡度。日常要加強巡欄,查找誘因、隱患以及可能導致豬群發病的條件,并加以改進。一旦出現感染豬只,最好進行治療性診斷,即一次性大劑量使用抗生素,觀察效果。若無效,大概率是病毒感染,無需繼續治療;若見效,則說明細菌感染因素占主導,可以進一步查找是何種細菌,并進行藥敏試驗,然后使用敏感藥物進行適當治療。

作者∣廣東汕頭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陳俊敏

來源: 陳俊敏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