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生活中會聽到這樣的談論,某一個人突然猝死,某人在運動中突然倒地,或是某人手術很成功,術后恢復也挺順利,但下地活動后卻突然倒地。

湖南醫藥學院總醫院專家介紹,在人群中有一種危險異常的隱形殺手:每1000人就會有一人發病,10%-30%的患者在確診后一個月內發生死亡,三分之一的確診病人10年內將再次發病。

這究竟是一種什么病?讓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肺栓塞”就是造成這一狀況、容易被大家忽視的沉默殺手。

一、栓子的來源和類型有哪些?

“栓子”是發生栓塞時堵塞血管的物質,如果把身體內的血管比作大大小小的馬路,那么栓子就是引起交通堵塞的“罪魁禍首”。

1.血栓:最常見,多來自下肢深靜脈,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2.脂肪栓:常見于骨折、嚴重創傷后。

3.羊水栓:產婦分娩時可能出現。

二、哪些人容易發生肺栓塞?

1.長期臥床:如手術后、重病在床,由于下肢活動減少、血流減慢,容易血栓形成。

2.下肢受傷或制動:例如骨折后打石膏固定。

3.惡性腫瘤患者:此類人群容易出現血液凝固性增加形成血栓。

4.妊娠和分娩,特別是羊水栓塞,羊水或胎兒相關物質進入子宮靜脈血流引發的肺動脈栓塞,一旦發病十分兇險。

5.口服避孕藥、高齡、肥胖者。

6.有靜脈血栓栓塞癥病史。

三、肺栓塞怎樣診斷及治療?

肺栓塞的診斷通常結合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CT 肺動脈造影是目前常用的確診方法,是診斷的“金標準”。

肺栓塞的治療:

1.一般治療:臥床休息避免用力活動,防止栓子脫落、吸氧、監測生命體征等。

2.抗凝治療:醫生會制定針對性的抗凝方案。常用藥物有肝素、華法林等。

3.溶栓治療:適用于大面積肺栓塞患者。

4.介入治療:包括導管碎栓、吸栓等。

5.手術治療:肺動脈血栓摘除術,適用于危及生命的高危患者。

四、如何預防肺栓塞?

1.積極治療原發病:如靜脈血栓等,一旦發現需及時治療,以降低肺栓塞的發生風險。

2.避免久坐。長途旅行時,應每小時起立行走,適當活動,如不便行走,也可進行四肢肌肉放松按摩,尤其是活動下肢。

3.手術后早期下床活動。長時間臥床定期翻身,適當床上運動如踝泵運動等。

4.戒煙戒酒。平時注意避免吸煙酗酒,以免導致肺部血管受到損傷,加重心臟負擔。

5.合理膳食。可適當食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有利于補充人體內所需要的營養成分,提高免疫力。

6.對于高危人群,可在醫生指導下預防性使用抗凝藥物,穿著彈力襪。

肺栓塞之所以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是因為它是一種容易被漏診、誤診,但是發病率不低且病死率較高的急重癥疾病,因此,日常關注自己身體,察覺不適后及時來院就醫,贏取更多診斷和治療的時間。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醫藥學院總醫院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綜合科 張潔 向志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醫藥學院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