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中華醫學會
審核:陳江華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主任醫師
解熱鎮痛藥,即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是常用藥物類型之一,可緩解疼痛和減輕炎癥。NSAIDs可緩解患有持續性疼痛的疾病(如關節炎)患者的癥狀,還可加快患者在受傷后的愈合速度。然而,NSAIDs本身也可引起不良反應,故須盡量減少劑量和縮短使用時間。多種NSAIDs 均為非處方藥,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和萘普生。
NSAIDs可引起不同形式的腎損傷,如急性腎損傷;電解質和酸堿失衡;急性間質性腎炎,可能伴有腎病綜合征;腎乳頭壞死和慢性鎮痛藥性腎病。在NSAIDs使用者中,腎臟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為1%~5%。
NSAIDs誘導性急性腎損傷患者一般表現為血肌酐升高,通常是在評估其他問題時偶然發現。血肌酐升高通常發生在用藥后3~7 天,不過其他時間也可發生血肌酐升高。尿液分析通常無明顯血尿和蛋白尿。患者可能出現低水平蛋白尿(<500 mg/d),而大量蛋白尿(>1 g/d) 并不常見。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