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中華醫學會
審核:唐芹 中華醫學會科普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 研究員
血液中的脂肪類物質統稱為血脂,血脂與我們經常食用的動物脂肪和植物油不同,它在血漿中以一種“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通常檢測的血脂有4項,分別是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它們都是血液中的正常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膽固醇是構成人體內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如果沒有膽固醇,細胞就容易破裂而失去功能,而甘油三酯是人體內恒定的能量供給來源。但是如果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過高,則會對許多臟器產生危害,特別是它們會在血管壁內沉積形成斑塊,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導致血管腔狹窄,這時這3種血脂就成了“壞血脂”。
膽固醇需要與載脂蛋白結合成脂蛋白后,才能在血液中運輸,那么,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膽固醇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中含有的膽固醇就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主要負責將膽固醇從肝臟運輸到周圍組織(包括血管),它的水平增高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一種“壞血脂”。高密度脂蛋白主要負責將周圍組織中的膽固醇運載到肝臟進行代謝,肝臟將膽固醇分解為游離的膽固醇,然后再轉化為膽汁酸(可直接通過膽汁從腸道排出),可見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增高有利于促進外周組織(包括血管)移除膽固醇,從而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好血脂”。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