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鄧玉海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副主任醫師

審核:方盛泉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主任醫師

腹痛,是極為常見的癥狀,多由腹內組織或器官受到某種強烈刺激或損傷所致,也可由胸部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所致。患者口中的“腹痛”,背后可能隱藏著許多原因,你口中的腹痛,可能和別人說的腹痛不一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關于腹痛,我們要知道事兒。

——你所說的腹痛,和別人說的腹痛可能不一樣

很多人都經歷過腹痛,但要準確描述腹痛時卻又有些為難,例如我們常說的胃痛,其實是胃脘部疼痛,也就是西醫所謂的中上腹部疼痛。中西醫將腹部按照各自的理論進行分區,中醫里經典的五分七區法即左右脅部、左右少腹部和胃脘部、臍部、小腹;而西醫則以四分區法和九分區法為主,其中九分法與中醫的分區法類似,但因和腹部投影(即人體臟器在體表的投影點)相對應,在臨床應用中更實用。由于西醫所說的“腹痛”(廣義腹痛)包括了中醫的胃痛、脅痛、腹痛(狹義腹痛)、臍痛、少腹痛等,所以彼此的交流中也會出現歧義。因此,專業的醫生會請患者指出腹痛大概的位置或范圍,或配合體檢,避免因為表述不當或理解偏差而引起診斷問題。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你描述的腹痛,可能別人并不一定能夠理解

作為臨床癥狀,腹痛又是一種主觀感覺,其性質與強度,不僅受病變情況和刺激程度的影響,還受神經和心理等因素的影響。由于患者對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異,相同病變的刺激在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時期引起的腹痛在性質、強度及持續時間上會有所不同。那句“未經身受,不知其苦”的老話有時并不靈驗,因為當你疼得受不了的時候,身旁有過類似經歷的人卻會輕飄飄地說一句“矯情”,讓你恨不得與其絕交。于是,醫學家們不僅制定了“慢性腹痛的診斷標準”,還設計出“簡明疼痛評估量表(BPI)”,甚至還有疼痛強度評分Wong-Baker臉、數字分級法(NRS)、視覺模擬法(VAS劃線法)等大同小異的疼痛程度評級方法。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你以為的腹痛,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外在表現

通常疼痛所在部位即為病變部位,如左上腹慢性周期性節律性疼痛多為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右上腹進食油膩后疼痛伴惡心常提示膽囊炎,這就是腹部臟器投影的價值。但有一些病變引起的疼痛會放射至固定的區域,如急性膽囊炎可放射至右肩胛部和背部,闌尾炎引起的疼痛可由臍周轉移至右下腹,胰腺疾病尤其是胰腺癌多有腰背部疼痛。

同時,腹痛的體表位置常常和脊髓的節段性分布有關,性質則與病變所在臟器及病變的性質有關,如空腔臟器梗阻多絞痛、內臟包膜張力增大或系膜的牽拉或空腔器官脹氣擴張多脹痛。而中醫則更簡潔地歸納為隱痛為虛證、絞痛為實證、刺痛多血瘀、脹悶多氣滯、熱結伴便秘、寒凝常冷痛等。

——見痛止痛不可取,逐項排查很重要

慢性疼痛不僅是一種痛苦的感覺體驗,更可能影響軀體和社會功能,使患者無法參與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動。緩解疼痛是提高生活質量甚至維護生命尊嚴的重要手段。但作為診治的醫生,卻不能簡單地見痛止痛。對于腹痛患者,正常的排查病因很有必要。

只有明確診斷的慢性疼痛,醫生才會開些止痛藥甚至止痛針來對癥治療并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果單純見痛止痛,緩解疼痛后掩蓋了問題的真相,會延誤診斷,甚至出現錯誤判斷。

——腹痛的診治,還是有套路的

對于醫生而言,腹痛的診治是有相應流程的,有專家總結出“腹痛診治八步法”,即一斷輕危、二辨內外、三分緩急、四定病位、五明病因、六擬方案、七觀療效、八做反饋。中醫醫師則進一步通過辨虛實、辨氣血、辨寒熱、辨陰陽來進行處方用藥,按揉足三里穴、內關穴等對于緩解腹痛也會有一定幫助。

所以,如果您因為腹痛到醫院就診,千萬不要二話不說就直接讓醫生開藥,尤其是止痛藥,切記不要“見痛止痛”。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