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中華醫學會
審核:唐芹 中華醫學會科普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 研究員
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導致血管管腔狹窄或阻塞,進而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的心臟病。
正常的冠狀動脈能滿足各種狀態下的心肌血氧需求,也就是達到“供需平衡”,不大可能引起心肌缺血。但當冠狀動脈硬化導致管腔狹窄,并且使心肌的血流增加受到限制時,就會造成“供需失衡”,引起心肌缺血,臨床上表現為心絞痛的發作。因此,心肌缺血是一種結果,而冠心病是引起這一結果的可能原因之一,二者不能完全畫等號。
冠狀動脈狹窄與血液供應減少互為因果,只有消除冠脈狹窄對血流增加的限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心肌缺血的問題。另外,冠心病患者有時因為斑塊并不穩定,很容易在破裂之后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形成血栓堵塞管腔,或者掉下來的斑塊隨著血流流到了遠端,堵塞了分支血管,也可能造成急性的心肌缺血,引起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