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秋雨一陣涼,俗話說:“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柿子因其香甜軟糯的口感,且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一直以來深受人們喜愛。但柿子雖好吃,吃不對,會讓自己受罪。
鮮柿子含蔗糖、果糖、葡萄糖、蛋白質、維生素C、碘、鈣、磷、鐵等營養素,味甘、澀,性涼,具有潤腸通便、潤肺生津、保護心血管、利尿的功效。
柿餅是由柿子晾曬而成的餅狀食品,口感甘甜,沒有新鮮柿子的澀感,也大大降低吃出胃柿石的風險,可益干燥咳痰多、脾虛少食、腹瀉、便血、痔瘡出血等情況。柿餅在曬制過程中,水分蒸發,原溶于水中的果糖在此過程中析出附著于柿餅表面,呈白色,被稱為柿霜。味甘性凉,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的作用。把它用棉簽涂抹在口腔潰瘍處,可減少燒灼感,緩解疼痛。將柿葉煎服或沖開水當茶飲,一定程度上可促進機體新陳代謝、降血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及軟化血管的作用。
潤肺止咳、促進腸道蠕動
柿子營養真不少
適當吃柿子,可以達到清熱潤肺的功效,對于肺熱所導致的咳嗽、咳痰,熱病所導致的口渴、口干、口瘡等癥狀有很好的緩解。
柿子中所含有的果酸和膳食纖維等成分,能夠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食欲,進而起到健脾開胃的作用,但一次性不宜食用過量。柿子中含有豐富水分以及膳食纖維,以及多種有機酸,適量食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緩解大便干燥,有助通便。柿子中的維生素C和鐵元素等成分,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減輕疲勞感。
柿子不宜和高蛋白同食
吃柿有這些禁忌
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營養科王依瓊提醒,柿子好吃,但切不可貪多,每天1-2個即可。在享受柿子帶來的美味和營養時,我們也需要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飲食習慣,做到科學合理地食用柿子。
1、柿子不宜空腹吃柿子中含有的單寧和果膠,空腹食用后,會和胃酸形成腫塊。這些腫塊不能到幽門,只會停留在胃里造成胃柿石癥,引起慢性胃炎,嚴重會引起胃潰瘍。
2、柿子皮不應該吃多數柿子的單寧集中在柿子皮中,食用過多,會提高患胃柿石癥的概率。
3、不宜與高蛋白食物共食柿子中的鞣酸與蛋白質結合,會形成不溶性復合物,在體內蓄積后易引起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
4、 糖尿病人不宜吃柿子,柿子的含糖量比較高,而且多為單糖和雙糖,如葡萄糖、蔗糖、果糖等,容易引起血糖升高,所以不建議糖尿病患者吃柿子。
5、 口腔情況不良者柿子含有較高糖分和果膠,攝入人體后,會在口腔中留下殘渣,這些殘渣藏在牙縫間,久而久之就會誘發齲齒。
來源: 潮新聞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