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中華醫學會

審核:周寶桐 北京協和醫院 主任醫師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通過母嬰傳播,是我國乙肝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但通過一系列預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這種風險。以下是一些關鍵的預防措施。

1.孕期監測與管理

孕期應定期進行肝功能和病毒載量檢測,以監控病情變化。若孕婦病毒載量高(通常大于200 000 U/ml),醫生可能會建議在孕晚期(孕第24~28周)開始抗病毒治療,如使用替諾福韋或替比夫定等藥物。

2.分娩管理

(1)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和剖宮產在母嬰傳播風險上的差異不大,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最合適的分娩方式。

(2)新生兒處理:嬰兒出生后立即(最好在出生后12小時內)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提供即時保護。其中,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出生后立即注射,可提供即時的被動免疫;乙肝疫苗應按照標準接種程序,即在出生后立即接種第一劑乙肝疫苗,并按后續時間表完成全程接種(通常為0、1、6個月)。

3.母乳喂養

一般認為,如果母親接受抗病毒治療且嬰兒按時接種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養是安全的。但如果母親血病毒載量較高,且有乳頭破裂等情況,穩妥起見應暫時停止母乳喂養,以免病毒通過破損的皮膚或黏膜傳播。

4.產后隨訪

新生兒接種疫苗后需要定期復查,通常在完成第三劑疫苗接種1個月以后檢查以確認是否產生了足夠的保護性抗體(抗-HBs)。母親產后應繼續監測肝功能和病毒載量,必要時繼續進行抗病毒治療。

總之,通過合理的管理和預防措施,乙肝孕媽可以顯著降低母嬰傳播的風險。如果您是乙肝孕媽,請遵循醫生的專業建議,制定合適的預防方案。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