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32歲男子小方(化名)一次腹瀉后手腳無力,并很快發展至行動困難,胸悶,呼吸不暢。回憶與“死神擦身”而過,近日回醫院復查的小方心有余悸地說:“這種聽都未聽過的病太恐怖了!”
腹瀉后,他手腳癱瘓
小方跟妻子一起在杭州打拼已5年,平時工作較忙,但身體一向來還不錯。
“在單位吃食堂,在家也是很普通的菜肴啊,吃同樣飯菜的同事與家人都沒事,但是我的腸胃就有點不適。”接下來,小方上吐下瀉,低燒,到醫院治療了3天終于腹瀉控制住,體溫也正常,他就回歸工作,“偶爾發次胃腸炎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沒想到后面更嚴重。”
2天后,小方覺得走路有點費力,以為是前陣子拉肚子太厲害,身體還沒恢復,便放下工作休息了半天,但乏力的癥狀卻沒有緩解,情況很快急轉直下。
“起床穿衣服時,感覺右手其他手指也逐漸變得無力,但還能用右手在手機上打字。沒過多久左手的手指、手掌也開始無力了,因為我一向身體比較好,那個時候,我老婆認為可能是睡覺時壓著神經了。”沒想到到后面,小方連穿鞋都困難了,腳趾使不上勁兒不能往前拱,右手腕也開始下垂,無力提鞋。他既別扭又焦急,不知道過了多久,急出了一頭汗,才勉強把鞋穿上。
又過了1天,小方早上醒來后發現自己沒辦法下床走路了,手拿東西都拿不太穩,“穿不上衣服,雙手已伸不進衣服袖子里,雙腿也沒有力氣站起來穿褲子。”
小方妻子慌了,測了老公體溫是正常的,這兩天也沒有拉肚子,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妻子急忙把小方送到浙江省人民醫院急診。急診醫生完善了血常規,電解質檢查,沒發現有什么異常,并不像胃腸炎再發,于是轉診住院進入神經內科。
王奕琪在門診 受訪者供圖
他一度雙手抬舉費力,呼吸不暢
“患者雙下肢已無法抬舉,只能在床面平移,雙手握力也很差,根本無法握住東西,且雙手雙足末端感覺遲鈍,原本正常人能在輕易敲出的膝腱反射,在他身上也消失了。”結合患者前陣子所得胃腸炎,該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王奕琪憑著多年行醫經驗,預感他可能得了一種不常見的疾病。
在診斷過程中,小方覺得自己病情仍在加重,雙手抬舉也開始費力,甚至感覺自己有點胸悶,呼吸也有點不順暢,“醫生說了,呼吸無力嚴重的話,就需要借助呼吸機才能維持正常呼吸了。”
腰穿檢查發現患者腦脊液中蛋白有所升高,肌電圖檢查提示周圍神經有損傷……王奕琪主任說,最終確診,小方是患了吉蘭巴雷綜合征。
“接下來就是針對性治療,我們立即給患者安排了血漿置換, 將患者血液導出體外,經過特殊機器的清洗及吸附作用,將患者體內原有的異常因子清除出去,同時補充新鮮血漿進入患者體內。”
第二天,小方自覺已沒有胸悶了;之后安排隔日一次血漿置換,共做了三次,小方感覺一天比一天好轉。
“身體每一天都有變化,先是手指、手掌能動,接著是手臂可以慢慢地平行挪動。后來,手臂逐漸能慢慢舉起來了,那種感覺真好!”
“雖然肌力還是差些,已不影響我看劇、玩手機了。再往后我的雙下肢也有了反應,大腿可以微微抬起,利用慣性,我終于可以自己翻身了!”住院第5天,小方能夠自己下床了,妻子一直沉著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出院時,王奕琪作了解釋,這次發病可能是由感染誘發的(腹瀉),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了周圍神經,導致神經傳導減慢甚至中斷,繼而出現肢體無力、感覺減退等癥狀。
這種腹瀉、感冒要引起重視
王奕琪主任介紹,吉蘭巴雷綜合征(簡稱GBS)是一種免疫介導的急性炎性周圍神經病,可在任何年紀,任何季節發生,主要表現為全身肌無力,早期各種常規檢查無法發現異常,極易誤診漏診。資料顯示,年發病率為 0.6~1.9/10 萬人,因此很多人像小方一樣不知道這種病。
“病因尚未完全清楚,部分患者有前驅感染,即在發病前數日到數周內常有感染史,如咳嗽咽癢、流涕、發熱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癥狀。”
王奕琪表示,這類患者往往起病急,進展快,一般在1-2周達到高峰,這種病不僅會導致病人四肢癱瘓,再發展下去甚至會影響呼吸功能、出現呼吸衰竭,將會有生命危險!但這類患者經過及時的免疫治療,如血漿置換或丙種球蛋白注射治療后,大部分患者能得到有效控制且逐漸恢復,預后也相對不錯的。“比如我們上面提到的患者,恢復就比較好,近日獨自來復診,根本看不出前陣子還是個臥床不起的重病號。”
“如果感冒或者腹瀉后出現四肢無力,麻木,甚至呼吸困難等異常癥狀,千萬別覺得是感冒還沒恢復,休息休息就好了,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警惕吉蘭巴雷綜合征,爭取救治時間。”王奕琪主任提醒道。
來源: 潮新聞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