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鐘雪梅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樸梅花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主任醫師
嬰兒膽汁淤積性肝病,是指在嬰兒期或新生兒期,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膽汁生成、分泌、排泄障礙,使得從正常膽汁排泄的物質,比如膽紅素、膽汁酸、膽固醇,不能從膽汁排泄了,存留在血液、肝臟組織以及肝外的組織中。
肝臟疾病、肝臟以外的疾病,都有可能會引起膽汁淤積性肝病。
首先是感染性因素,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病毒最常見的是巨細胞病毒,還有風疹病毒、呼吸道腸道病毒、腺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感染后引起肝臟損傷,導致膽汁淤積。細菌導致的全身感染,比如敗血癥、膿毒血癥,還有泌尿系感染、梅毒等;寄生蟲感染,比如弓形體病等,都可以導致膽汁淤積。部分感染為先天性,即在子宮內即已發生。另一些則為產時感染,經由產道在生產過程中傳播。此外,還有產后感染的情況,若母親感染巨細胞病毒,在哺乳過程中可能將該病毒傳染給嬰兒。
第二,先天肝膽系統解剖異常,比如最常見的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膽總管囊腫、膽總管結石、新生兒硬化性膽管炎;另外還有一些遺傳性疾病,比如Alagille綜合征、Caroli綜合征,肝膽系統發育異常引起膽汁淤積。
第三,遺傳代謝性疾病,比如Citrin缺陷病、進行性家族性肝內膽汁淤積癥、酪氨酸血癥、半乳糖血癥、糖原累積病等代謝性疾病,可以導致膽汁淤積。
第四,早產兒體重非常輕,可能要給予腸外營養,也就是靜脈營養,輸營養液的時間超過兩周,容易導致膽汁淤積。
第五,藥物引起肝臟損傷;第六,肝臟以外的疾病,比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垂體功能減退癥;第七,惡性疾病,比如新生兒白血病、朗格罕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等,可以引起膽汁淤積。
第八,做了全面檢查,目前還沒有找到病因,稱之為特發性膽汁淤積。
總體來說,在我們國家,嬰兒膽汁淤積性肝病首先要關注,要考慮的病因是感染、膽道閉鎖、遺傳代謝性疾病,這三種因素比較常見。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嬰兒膽汁淤積性肝病有幾個特點。
首先新生兒或小嬰兒表現為黃疸持續不退,該退的時候不退,或黃疸正常消退后,過一段時間又出現了,且逐漸加重。黃疸是最主要的一個表現。
第二,大便顏色變淺。正常嬰兒的大便是金黃色或黃綠色的,如果大便顏色是黃白色、灰白色,甚至是陶土色,要高度警惕膽汁淤積。
第三,尿色加深。尿液特別容易把尿布染上顏色,而且不容易清洗掉。
第四,血生化檢查膽紅素明顯升高,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轉氨酶升高。查體可以發現肝臟腫大或質地有改變,有的同時伴有脾臟腫大。膽紅素、膽汁酸、膽固醇等這些物質不能正常排泄出去以后,存留在肝臟會引起膽汁性肝硬化,時間長了肝功能就會損傷,損傷越來越重,最后發生肝功能衰竭。
第五,少部分孩子有皮膚瘙癢,因為年齡太小,可能皮膚瘙癢的癥狀不是很明顯,稍微大一點兒的孩子可以有明顯的皮膚抓痕,瘙癢很明顯。另外膽固醇不能從膽汁中排泄出去,引起血液中膽固醇增高,皮下會形成黃色瘤。
嬰兒膽汁淤積性肝病的主要表現是黃疸嚴重且持續不退,新生兒或小嬰兒黃疸持續不退,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及時來醫院就診,明確病因,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嬰兒膽汁淤積性肝病,急性重癥期要靜脈用一些利膽、保肝的藥物,利膽藥物主要是促進膽汁分泌、排泄,減少腸肝循環,減少膽汁酸的再吸收利用,也可以保護肝臟功能,促進肝細胞再生等,膽紅素、轉氨酶明顯下降后可以改成口服。另外中藥在治療膽汁淤積性肝病中也能發揮很重要的作用,可以退黃、保護肝臟、抗病毒等。
嬰兒膽汁淤積性肝病,病因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病毒感染引起的需抗病毒治療;細菌感染引起的需抗生素治療,應選用在膽汁中濃度比較高的抗生素。
代謝性疾病引起的膽汁淤積,因為是基因的問題,特別強調早期診斷,有些疾病可以通過飲食調整來治療,能得到臨床緩解,比如酪氨酸血癥的孩子,要吃含苯丙氨酸、酪氨酸低的奶粉;半乳糖血癥的孩子,要吃不含乳糖的特殊奶粉,飲食要避免乳糖的攝入;Citrin缺陷病的孩子,要選用不含乳糖,含有高中鏈脂肪酸的奶粉,通過飲食調整治療效果是比較好的。當然有一部分遺傳代謝性疾病沒有辦法飲食治療,可能預后要差一些,肝功能越來越惡化,最后發生肝功能衰竭,只能做肝移植。
內分泌疾病引起的,補充甲狀腺素,補充相應的激素后,治療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肝膽系統解剖異常引起的膽汁淤積,比如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膽總管囊腫,需要手術治療。早期診斷對于先天性膽道閉鎖至關重要,若誤診或診斷延遲,可能會錯失手術時機。當前推薦在出生60天內進行診斷,并及時實施經典的肝門空腸吻合術(即葛西手術),部分患兒接受此手術后效果較好。然而,若診斷較晚,如在出生4個月后,患兒可能已經發生膽汁性肝硬化,肝功能嚴重受損,從而失去接受葛西手術的機會。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