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長倒刺了!”“快買點維生素吃。”正值氣候干燥的冬季,手上長倒刺是許多朋友困擾的問題。不過,想用維生素解決長倒刺,可不是對癥下藥的科學舉動。也許,給你的手做好滋潤保濕工作才是關鍵。

為何會長倒刺?

倒刺,學名“甲逆剝”,是指(趾)甲的近端甲褶表皮撕裂,與淺層皮膚相連,出現倒卷、翹起的長三角。

聽到撕裂,有的朋友當場腳板心兒都扣緊了:“撕裂?好端端的怎么會發生撕裂?”

圖源:Pixabay

其實,我們皮膚的外層有一道抵御外界刺激的薄層防線,名叫“角質層”。角質層表面有一層皮脂,是皮膚的天然保濕劑,可以減少水分蒸發,保證角質層適當的含水量,使其與下方皮膚緊密貼合。

然而,當我們經常用酒精、肥皂、洗滌劑等洗手,或因運動等摩擦去除了皮膚表面的皮脂時,角質層將失去天然保濕劑的呵護,水分丟失過多就會出現干燥的情況,角質層也就進一步發生分離而翹起,形成常見的“倒刺”。

而當我們出現“倒刺”時,家里的長輩們總是會說,你這是缺乏營養啊,叫你多吃點蔬菜、水果,你不聽!快去買點維生素補充一下。

雖然臨床研究發現,維生素確實對于皮膚健康和皮膚黏膜的修復有一定輔助作用,脂溢性皮炎、唇干裂、糙皮病、毛囊角化過度等皮膚疾病也被證實可能與維生素缺乏有相關性。但尚無確切的證據可以證明,產生倒刺是因為體內缺乏某類維生素。維生素的作用毋容置疑,但絕大多數人只要正常進食,保證飲食均衡,很難出現維生素缺乏性疾病,切勿盲目補充。

如何避免長倒刺?

避免長倒刺最有效的辦法就倆字——“保濕”。

一方面,我們要減少酒精或含酒精成分的產品的使用,避免對手部皮膚的直接刺激。另一方面則是,在做家務、職業工作時使用乳膠手套保護雙手,洗手后涂抹護手霜保濕,這點至關重要。

當然,糾正孩子咬手、咬指甲及摳手等不良習慣;均衡飲食、加強人體水分的攝入,也能起到避免倒刺出現的作用。

撕咬倒刺有何風險?

“醫生,道理我都懂,但是倒刺都出現了,不將他就地正法,我心癢難耐啊!”有很多人一看到倒刺,就想撕掉它,但這個操作是大錯特錯。

由于指甲上皮的結構是向下和向后連接的,如果你順著倒刺向下撕拉,只會擴大傷口的面積,造成皮膚的深層損傷,并增加出血及感染概率。如果感染擴散,則可能引起甲溝炎、甲下膿腫等情況。

因此,這種手撕或嘴咬倒刺的“騷操作”切莫胡來!

怎樣正確對待倒刺?

1. 用干凈的指甲剪,從根部整齊地剪掉倒刺;

2.抹護手霜,減少倒刺的產生;

3.若倒刺及周圍紅腫滲出,可用碘伏消毒并局部涂抹抗生素類軟膏,如果情況加重出現化膿等,需及時到醫院就診評估。

手部健康護理應該注意什么?

日常手部的健康護理一般包括清潔和保濕兩個部分。

1.清潔:注意雙手衛生,日常的洗手過程不要敷衍了事,要將手部皮膚清洗干凈;當然,也要避免甲周皮膚過度摩擦,接觸化學洗滌劑時要佩戴手套。

2.保濕:無論你是油性皮膚還是干性皮膚,都需要保濕,尤其是在干燥的季節。油性皮膚可選用含油量較少的保濕產品,干性皮膚則可水油同補。

供稿單位:重慶科技館

作者:魏儀,醫學博士,全國十佳科普使者。

審核專家:黃河、李春黎、陳濤、徐曉萍。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