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我是江小惜

鄱陽湖濕地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生態濕地

在這里

生長著郁郁蔥蔥

形態各異的濕地植物

它們蒼翠欲滴、綽約多姿

贛鄱大地的植物精華在此凝結

▲圖片來源于網絡 攝影 羅水長

濕地植物既有共同的隱秘氣質

又各具獨一無二的炫酷屬性

朋友們走起

帶你逛逛鄱陽湖的濕地植物集市吧

【什么是濕地植物?】

濕地植物“家族”龐大

種類繁多

我國分布著濕地植物多達2200余種

其中在鄱陽湖的就有超600種

鄱陽湖與長江連通

又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

這些得天獨厚的生態稟賦

讓豐饒的鄱陽湖濕地成了植物天堂

各類生物在此和諧共處

形成了一個完整、穩定的濕地生態系統

鄱陽湖珍稀瀕危保護植物雖然不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

中華水韭、水蕨、粗梗水蕨

烏蘇里狐尾藻、野大豆、野菱等

均被列入國家野生植物保護名錄

擅自采摘屬于違法行為

鄱陽湖國家保護野生植物部分代表▼

▲圖片來源于網絡

優秀的“人”往往優秀得360度無死角

咱們鄱陽湖又何止是植物科普大基地呢?

【鄱陽湖濕地的代表植物】

在繁多的鄱陽湖濕地植物中

受水位影響變化大的代表

當屬薹[tái]草和苦草

先說說薹草

名字看似高冷

實則最接地氣

如果你曾在枯水期打卡鄱陽湖大草原

那么你一定與它親密接觸過

薹草群落是鄱陽湖湖區

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群落類型

在濕地植被中占比20.9%

薹草種類較多

混生在一起

無論土壤干濕如何都生長

別的草休眠,它生長

主打一個“比學趕超”

薹草含有豐富的植物粗蛋白、胡蘿卜素

及動物生長所需的多種氨基酸

是一種適合奶牛寶寶們汲取營養的牧草

每年枯水時節

對薹草進行合理開發和科學加工

變廢為寶的同時

還能促進湖區農民增收

再來說說苦草

苦草全草可入藥

因味道苦而得名

聽聽這名字就知道

草比“命”還苦

苦草是鄱陽湖湖區分布面積最大的沉水植物群落

(沉水植物:是指植物體全部位于水層下面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

是白鶴最愛吃的食物之一

每年夏季進入繁殖旺盛時期

可近年來枯水期提前

秋冬持續干旱問題

使湖區部分濕地以及像苦草一樣的沉水植物退化

相關部門已就此問題展開行動

購買苦草種苗

人工種植上百畝對濕地進行科學修復

為下半年來此越冬的候鳥建造生態食堂

【濕地植物如何分布?】

俗話說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鄱陽湖的濕地植物因為對水分喜好不一

呈現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在分布特點上

濕地植物以條帶狀分布為主

兼具鑲嵌分布特征

隨水文節律呈現明顯季節變化

由于湖灘草洲上局部微地形的變化

造成不同植物群落交錯分布

呈現出鄱陽湖濕地植物分布上的復雜性特點鄱陽湖濕地植被分布圖▼

【鄱陽湖濕地的危機】

近二十年來

隨著鄱陽湖水文節律的變化

泥沙灘地提前出露

使得鄱陽湖草洲大面積擴張

增加的植物群落類型

主要是蓼[liǎo]子草群落、虉[yì]草群落等蓼子草雖美觀但候鳥卻無法食用鄱陽湖的蓼子花海▼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秋冬連枯和人類活動加劇共同作用下

鄱陽湖濕地植被已出現退化

并且在群落組成、空間分布、

水生植被面積等方面

都正發生著顯著變化

例如大量中生、旱生植物入侵高灘地

植被旱生化趨勢顯現

又比如部分濕生植被向低水位區擴張

原本和睦相處的濕生與水生植被“鬧掰”

擠占水生植被空間等情況

(中生植物:是指生長在中等溫度、水分條件始終地方的植物。

旱生植物:是指可以在干旱地區保持體內水分以維持生存的植物。

濕生植物:是指生長在過度潮濕環境中的植物,抗旱能力較差。)

近些年干旱頻發且生態惡化

使沉水植物受到嚴重威脅

退化嚴重

像白鶴這樣愛吃植物根莖的候鳥

食物嚴重缺乏

在此棲息覓食鳥兒們被迫搬家至藕田

或四海飄蕩

【尾 聲】

鄱陽湖濕地植物分布面積不斷縮小

每失去一片濕地

就意味著失去一種或數種生物

水生植物物種越來越少

甚至有些物種已瀕臨滅絕

候鳥食物質量直線下降

早已不是過去“衣食無憂”的鄱陽湖

保護鄱陽湖濕地植物的多樣性

迫在眉睫

水是濕地生存的保障

只有保證了基本水文條件

維持住生物多樣性

恢復鄱湖濕地類型正常發育

才能使草灘、泥灘、淺水洼地漸漸露面

擴大沉水植物的適生范圍

為越冬候鳥提供適宜的覓食生境

生態秩序井然

鄱陽湖

還是那個美好的桃花源

來源: 江西省水利科學院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