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我是江小惜
你知道嗎?
在咱們鄱陽湖里
有著神秘的“逍遙派”
它們就是——浮游動物!
為什么稱它們為鄱陽里的“逍遙派”?
聽小惜細細道來
【一生唱一曲《逍遙游》】
它們雖是浮游動物
但抵抗水流的能力奇差
要么完全沒有游泳能力
要么游泳能力微弱
不能遠距離移動
看似逍遙又自在
實際上飄忽不定、隨波逐流
足跡踏遍鄱陽湖
【深藏不露、低調行事】
浮游動物大多數都極其微小
“隱形”到肉眼難以看到
但它們家族勢力龐大
種類繁多、分布廣泛
從低等的單細胞原生動物
到多細胞后生動物
再到更高等的脊索動物
從淡水到海水的淺層和深層
無論縱橫怎么分類
都有它們的身影
實力不容小覷
浮游動物不僅是小魚的主要食物
其中的海蜇、毛蝦等
也是人類餐桌上的“寵兒”
浮游動物是水生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
在水生食物鏈中處在中樞位置
它們以浮游植物、細菌等為食
又被小型魚類捕食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等方面
它們發揮著重大作用
主打一個“隱士高人”
看到這
明白它們為啥是鄱陽湖的“逍遙派”了吧
咱接著往下了解~
【種類、豐度分布特性】
此“豐度”非彼“風度”
浮游動物主要分為四大類
原生動物(>3萬種)
橈足類(>1萬種)
輪蟲(>2千種)
枝角類(>620種)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通過調查研究
2017年在鄱陽湖共鑒定出浮游動物99 種
但在時間和空間分布上
有所不同
時間上
春季和夏季種類數較為豐富
冬季最少
呈現明顯的季節特征
豐度季度變化
從高到低分別為
夏季( 3150.37 個/L)
秋季( 835.92 個/L)
春季( 484.76 個/L)
冬季( 145.86 個/L)
呈現夏高于秋、
春高于冬的特征
總結來說就是
隨著水位的變化而增減
隨水而興
浮游動物種類數季節變化圖▼(原生動物暫無計數)
空間上
各季節浮游動物豐度
呈現由南向北逐漸減少的趨勢
鄱陽湖浮游動物豐度變化圖▼
▲來源:陳佳琪 等(2020)生態學報
【輪蟲那些事兒】
在龐大的鄱陽湖浮游動物家族里
有一個不得不提的群體
——輪蟲
1. “個蟲”基本信息
在鄱陽湖的浮游動物中
屬輪蟲的種類數最多
共有153種
占湖區種類總數的65%
它們游動起來像轉動的盤
形如車輪
可愛又迷人
輪蟲是一種微小的多細胞動物
有多微小?
它們的體長一般為200-500微米
有些勉強用肉眼可以看見
多數輪蟲身體
由頭、軀干(兜甲)和足三部分組成(有的無足)
▲圖片來源于網絡
它們是天生的“慢性子”
有多緩慢?
速度一般不到0.02cm/s
正是由于運動緩慢
成為了魚類等水產動物幼苗的盤中餐
2. 輪蟲吃什么?
輪蟲的食物豐富多樣
有原生動物、
其它輪蟲、小型甲殼動物等
當然
與這類食物大小差不多的
大型浮游植物、有機碎屑、細菌等
也在它們的食譜中
3. 輪蟲的繁育特性是什么?
輪蟲種類那么多
繁育自然不用我們操心
有孤雌生殖(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2種
在適宜的生態條件下均進行孤雌生殖
當環境條件惡化時
如饑餓、密度過高、缺氧、
水質突變、越冬等時期
一些輪蟲開始進行有性生殖
產生休眠卵
以應對以上不良環境
A晶囊輪蟲休眠卵;B臂尾輪蟲休眠卵;C聚花輪蟲休眠卵;D六腕輪蟲休眠卵;E蓋氏輪蟲休眠卵;F巨冠輪蟲休眠卵。注:每根白色橫線長10微米。▲來源:北美淡水無脊椎動物生態及分類(2010)
據文獻報道
休眠卵可在沉積物中保存超過100年
可根據環境條件的變化分批孵化
避免被惡劣環境“一鍋端”
主打一個“智能化”應變
時刻將繁殖大業扛在肩上
4. 小輪蟲,大作用
輪蟲對毒物的敏感性高
所以常被用作生態毒理學實驗的受試對象
又因生活周期短
被用作快速進化的受試對象
又因有兩種生殖方式
也被用于研究有性生殖起源
【尾聲·嚴肅版】
浮游動物與鄱陽湖生態環環相扣
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持續的枯水位
會導致浮游動物、
乃至所有水生生物的棲息地
急劇萎縮、甚至喪失
水文節律
一個牽動著浮游動物生活史特征的重要因素
澇旱急轉、汛期反枯、枯期極枯
水文節律的快速變化和異常
造成了浮游動物長期的適應機制失靈
從而多樣性和數量都受到了威脅
于是
沿著食物鏈向上和向下傳遞
對鄱陽湖水生態產生了系統性的傷害
保護浮游動物的棲息地
就是維系鄱陽湖生態平衡
科學恢復鄱陽湖自然的水文節律
維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盛景
你get了嗎?
來源: 江西省水利科學院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