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快幫忙看看,老伴剛還好好的,突然有點胸悶氣短,連喘氣都費勁。”近日,68歲的王大伯(化名)被家人緊急送到潮新聞·錢報健康小站、杭州市上城區丁蘭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全科門診醫生沈魯磊接診后,為王大伯做了初步檢查,又經心電圖、心臟超聲、血液里心肌損傷標志物排查等評估排除相關心臟問題,總體而言,并無大礙。

那王大伯到底是咋了?為弄清這個問題,沈魯磊醫生與王大伯家人進行深入溝通,得知這已不是他第一次“發病”了。

這種情況已持續好幾年,家人最初以為王大伯只是感冒了,就沒放在心上。而隨著王大伯出現氣促、喘息的頻率越來越高,家人發現只要天氣變涼,他喉嚨里就像裝了“機箱”,呼嚕呼嚕的,聽著都難受。

丁蘭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圖

據悉,王大伯平時吃喝方面都挺控制,就是酷愛抽煙,已有40年煙齡的他,兩天就能抽完一包煙。

因此,沈魯磊醫生立馬為王大伯做了肺功能評估,又建議其去上級醫院做個全面肺部CT檢查,結果提示有肺氣腫和肺大泡,同時也存在“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最終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病”。

“好在目前還沒出現感染問題,但煙一定要戒,若繼續如此,可能合并感染導致重癥炎癥,后果不堪設想。”沈魯磊醫生反復叮囑王大伯,這不僅是為你自己,也能讓家人多一分健康保障。

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為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知道你的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氣道疾病,以持續存在的氣流受限和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統癥狀為主要特征。

相關資料顯示,我國40歲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達13.6%,患者人數近1億,但該患病知曉率為0.9%,肺功能檢查率為4.5%,早發現、早治療仍是防治的重中之重。

吸煙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也與空氣污染、職業暴露等因素有關。

醫生特別提醒,有多年吸煙史或二手煙暴露者,兒童期反復的呼吸系統感染者或常處于生物燃料、空氣污染等環境中者都為慢阻肺的高危人群。肺功能檢查是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手段,呼吁年齡在40歲以上及高危人群每年進行一次肺功能檢查。

在生活方面,患者需進行長期規范治療,切不可憑自我感覺隨意停藥,有條件的患者可在家中配備脈搏血氧飽和度儀、制氧機或呼吸機,當相關癥狀較既往明顯加重時,請及時就診。

來源: 潮新聞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