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江小惜的科普課堂

哈嘍,我是江小惜

回首二月二春耕

仿若昨天

轉眼已到收獲的季節

大地蛻變成“美拉德”色系

風不遠萬里

把收獲的喜訊傳給農民伯伯

樹葉聽聞后嘩嘩鼓掌

鄱陽湖畔報豐收啦!

江南糧倉看江西

江西糧倉看鄱陽

身為“江西第一糧倉”的鄱陽縣

捷報頻傳

“豐”景無限

今年水產、糧食大豐收

早稻總產136.9億斤、同比增1.5億斤

占全國增量的34%

(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官網報道—江西省鄱陽湖畔報豐收)

秋糧也豐收在望

說起鄱陽湖的農業資源

那可真是老天爺賞飯吃

湖區土壤肥沃、水分充足

自然條件優越

豐富的生態資源

造就了著名的“江南糧倉”

生產的農產品不僅享譽全國

還遠銷海外

話不多說

帶你看看鄱陽湖究竟是如何獲得老天爺偏愛的

【是什么造就了魚米之鄉?】

1.水資源充足

要想糧食好

命脈要抓牢

鄱陽湖作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

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流域范圍內已建成各類蓄水工程24.2萬座

總庫容達317.7億m3

為周圍農田和居民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之源

讓大家可以“喝飽水、喝好水”

2.土地資源優越

種水稻

不僅要“地廣”

還要“土好”

鄱陽湖湖區地形平坦、面積廣闊

最適合農耕

耕地面積1046萬畝

占全省的 27.6%

在全省糧食生產界舉足輕重

湖區的耕地土壤類型中

分布最廣的是潴[zhū]育水稻土

它不僅具備良好的肥力基礎和耕作性能

還能在秋冬用來種植油菜

使用效率非常高

名詞解析:

1. 潴育水稻土:中國重要的耕作土壤之一,其特點是水耕時間長,土壤熟化程度高亢,不存在干旱、澇漬、咸、酸、毒等土壤障礙因素。主要分布在于河谷平畈[fàn]、低丘壟田、丘間地和低山谷地上。

2. 肥力基礎:是指土壤能夠不斷地供應和協調農作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水分、養分、空氣、熱量和其他生活必需條件的能力。

3. 耕作性能:是指耕作時土壤的物理性能,具體是土壤的溫度、溫度、肥力、酸堿度。

3.氣候條件適宜

氣候溫和

四季分明

不說別的

候鳥和江豚最喜歡的地方

自然條件一定不差

湖區屬亞熱帶季風型氣候

全年雨量豐沛、光照充足

霜凍期較短

因此生長期也很長

季節性和地域性氣候優勢

造就了江南“魚米之鄉”

【你了解灌溉嗎?】

糧安天下

農穩社稷[jì]

鄱陽湖湖區耕地面積1046萬畝

其中灌區面積242萬畝

所以

不是所有耕地都叫灌區

那什么是灌區?

灌區是指有可靠水源

和供水、排水渠道系統的耕地區域

在建設和培育多年后

田地平整且生產力水平較高

灌區是耕地中的精華

而灌溉

就是給這些“精華”耕地供水

給農田供水的兩種主要方式

一是提水灌溉

是指將鄱陽湖(主要水源地)

或者圩堤外的湖泊、河流、溝、塘等水源地的水

引入灌區

然后通過噴灌、滴灌等形式給農作物澆水

這是灌區主要的取水方式

二是自流灌溉

將鄱陽湖、上游水庫的水

抬到高處讓其向低自流

再適當加以引導

用于灌溉

鄱陽湖水源

(含“五河”入鄱陽湖尾端的河道水源)

占灌溉水源的比例可達50-100%

因此

鄱陽湖是湖區灌溉最重要的水源

有了灌區就能保證灌溉嗎?

在整個鄱陽湖流域內

有大型灌區19個

總灌溉面積814萬畝

年灌溉取水總量約47.5億m3

其中

贛撫平原灌區為省內最大灌區

設計灌溉面積120萬畝

2022年

鄱陽縣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78.1萬畝

總產20.65億斤

糧食產量連續13年超20億斤

面積、總產蟬聯全省“雙第一”

守穩了“江西第一糧倉”的名號

可2022年的鄱陽湖

不是遭遇了超歷史大旱嗎?

究竟怎么一回事呢?

鄱陽湖環湖的灌區

大部分是取水受湖泊水位影響的農田

鄱陽湖一句“我干了,你隨意”

環湖38縣區受災人口超260萬人

農作物受災面積32.8萬公頃

在受災嚴重的都昌縣梟陽坪堤內

5500 畝稻田面臨絕收

相關部門連同百姓并肩作戰

日夜引水、抽水、提水灌溉

搶時間、趕速度

與天爭水

確保糧食安全

而這樣的景象

在湖區 200 多萬畝良田

卻是普遍存在···

再大的灌區

也頂不住如此嚴重的旱災

和往后干旱頻發的趨勢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

在農田快沒“命”的時候

怎么辦?

喝一口

讓你“脈”動回來!

沒錯

想要盤活干旱中的農田

靠沒日沒夜的抽水、提水、引水

代價太大、太被動

唯有在水多的時候

想辦法把水存蓄下來

轉被動為主動

才能讓農田穩定長久地有水喝

【樞紐工程對灌溉的益處】

鄱陽湖水利樞紐的建設

通過汛末期將洪水“留下來”資源化利用

然后在枯水期“hold住”水位緩慢下降

就可解決枯水期的供水難題

經專家研究推算

在農作物需水量大、

且鄱陽湖水位又低的9、10月份

通過樞紐的運行調度

可給環湖的灌區提供同期總需水量的近50%

并為規劃新增的26.3萬畝灌溉面積

提供穩定的水源

有了可靠穩定的灌溉水源

農田灌溉保證率也蹭蹭上漲

可從現狀的 65%~75%

提高至85%以上

樞紐的作用非常顯著

在樞紐調控期間

正常年份就可提供比

往年灌區平均需水量還多的水

在枯水年或干旱年份

其供水作用就體現得更為顯著了

灌溉保證率提升的“一小步”

福澤萬民的“一大步”

長江中上游水文情勢變化將長期存在

江、湖關系變化將進一步加劇

鄱陽湖湖區的農業生產

將面臨更為復雜嚴峻的考驗

要想解決“靠天吃飯”的困境

把飯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建設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

已成為必選項

來源: 江西省水利科學院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