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江小惜的科普課堂
一年一度的“315”來啦
在這個全民打假的日子里
我,江小惜,將化身鄱陽湖水利樞紐職業打假人
來為大家盤點一下關于鄱陽湖建閘的那些離譜的謠言
1.危言聳聽、標題夸張型
連咱們鄱陽湖的名字都不會讀
如今造謠還有門檻嗎?
2.強蹭權威、公然造謠型
有些文章蹭著大V的科普平臺
用看似中立的標題
潛移默化給大家“洗腦”
3.偽造專家、胡說八道型
友情警告“磚家”們不要再危言聳聽、胡亂警告喲
4.煽風點火、挑撥離間型
長江、鄱陽湖、洞庭湖等
猶如親兄弟般親密
關系豈容他人挑撥?
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真相一:建閘不建壩】
壩是什么?
簡單來說
攔截水流、抬高水位、形成落差的擋水建筑物
可以發電、蓄水、防洪、改善航運
壩≈墻≈擋水
閘是什么?
水上閘門、控制流量、調節水位的水工建筑物
閘≈門≈過水
咱們的鄱陽湖水利樞紐
就是一個長達近3千米的
60孔泄水閘
▲來源:“江小惜的時光旅行”科普展
相信看過“江小惜時光旅行”科普展的朋友們
對鄱陽湖水利樞紐的炫酷造型
一定不會陌生
這時候大家一定想問了
為什么在鄱陽湖上建的
是閘而不是壩呢?
請接著往下看
【真相二:調枯不控洪】
水閘非常適合咱們鄱陽湖
尤其是針對愈發的干旱問題
可謂是“對癥下藥”、迅速見效
閘門控制與大壩工程不同
不會導致江、湖阻隔
在每年的4月至9月
閘門敞開、江湖連通
湖水暢通無阻
在汛期的尾聲
也就是9月中下旬開始存蓄水
幫助調節9月-次年3月的水位
在不改變鄱湖“夏豐冬枯”自然形態的前提下
有效幫助那些因為干旱
而受影響的濕地植被
乃至整個鄱湖生態系統
這時大家一定想知道
鄱陽湖水利樞紐是如何調控水位的?
經專家反復論證
將14.2米定為鄱陽湖調控水位
當水位高于14.2米時
閘門全開
當低于14.2米時
關閉部分閘門
按照江西的“五河”等來水情況
使水位從14.2米緩慢降落
當長江干流和五河來水均較枯時
閘門敞開不調控
【真相三:攔水不發電】
在貫徹“長江大保護”戰略思想的背景下
去掉了原設計中的總裝機9.2萬千瓦的電站
取消了樞紐的發電功能
好家伙!
取消了發電功能后
能為魚和江豚做的事可就多啦
為順利滿足魚類洄游的需要
在左、中、右設計了4條專門的魚道
并且設計了1孔生態泄水閘
保障下行出湖的魚兒能自由進出
還在遠離船閘的左右兩區
設計了6個寬60米的大孔泄水閘
為江豚遷移提供通道
除了以上三點誤區之外
咱們的樞紐還有“建管不調度”(樞紐將調度權交由流域機構——長江水利委員會統一調度)
“江湖兩利”“動態調控”等理念
咱們以后再細說
現在還有一些反對建閘的聲音
覺得建閘是對鄱陽湖生態的破壞
我認為用積極的措施修復生態
是一種對自然的“示好”
鄱陽湖近年的枯水問題
愈演愈烈
如果有人依然聽信
“躺平就是環保”
“不作為就是尊重自然”
那么對生態造成的重創
將是不可估量的
我們早已沒有試錯的機會和代價
積極恢復原有的水位
科學調整鄱湖被打亂的規律
已勢在必行
來源: 江西省水利科學院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