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金錢龜是一種名貴的、有很高滋補營養的中藥材和食材。石金錢龜抗病力強,能耐饑寒。曾經石金錢龜能賣到2000多元每公斤,現在價格降到40~200元。如此低迷的產業如何實現突圍,成為普通養殖戶面臨的難題。從提高品質入手,做好疾病預防和治療,提高龜的成活率和商品率,發展仿生態的石金錢龜養殖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以下是石金錢龜常見病害的治療措施。
建康龜
一、白眼病
1.病因。剛出殼的小龜比較常見此病,跟氣候、體質、飼養等有關系。氣候異常,特別是北風直接吹到,龜苗容易外感傷寒而患上白眼病;龜苗體質差,抵抗力低,容易患上白眼病;養殖方法不正確,比如投喂含油量多的魚內臟或其它動物內臟,容易讓龜苗患上白眼病。
2.癥狀。石金錢龜白眼病一般會表現為眼部發炎充血,逐漸變成灰白色而且還會逐漸腫大。眼角膜和鼻黏膜也會因為眼部的炎癥而糜爛,嚴重時甚至還會讓龜的雙眼失明,呼吸受阻等。石金錢龜白眼病還會表現為眼球外部被白色分泌物掩蓋,眼睛不能睜開。病龜常常會用前肢擦眼部,行動遲緩,情況嚴重的病龜甚至吃不下食物,最后因為身體衰弱而引發其它疾病死亡。
3.治療措施。發現病龜及時進行隔離,用阿莫西林1粒+維生素B和維生素C+500克溫開水(或0.8%~1%的食鹽水),或諾氟沙星+阿莫西林各1粒兌水300~500克,1天2次泡藥澡30~45分鐘,然后撈出來進行干養,不能讓太陽直接暴曬。還可以加適量阿莫西林藥粉和維生素A和維生素C拌喂,有助于眼睛的恢復和提高抵抗力。
二、紅脖子病
1.病因。多發生在梅雨季節,因為龜長期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很容易引起感染,一旦被大量的細菌感染,就容易引發石金錢龜紅脖子病。
2.癥狀。病龜的咽喉部和頸部腫脹,肌肉水腫,反應遲鈍,行動遲緩,食欲減退,如不及時進行治療,幾天內就可能死亡。
3.治療措施。定期消毒,因池中有殘留的食物及龜的糞便使水體富營養化,細菌真菌大量繁殖會感染龜體,因此要每10天左右用沙威龍溶液、食鹽或高錳酸鉀溶液等進行浸泡消毒,每個月還要用石灰粉或高錳酸鉀對龜池進行消毒,以防止細菌真菌生長繁殖。發現病龜要及時隔離,飼料中添加土霉素或金霉素,按每公斤龜體重,第1天用藥0.2克,第2天至第6天用藥減半,做成藥餌投喂。發病嚴重的可用慶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按每公斤龜15萬~20萬單位,由后肢基部腹腔注入。
三、腐皮病
1.病因。腐皮病通常容易在水龜身上發病,幼龜抵抗力低下,季節氣溫變化大,水質不穩定等,都是引發腐皮病的主要因素。
2.癥狀。腐皮病又稱為皮膚潰爛病,龜體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皮膚破損,然后接觸到不干凈的水體而感染病菌,在龜體外表任何部位,如四肢、頸部、背腹甲等處皮膚上會發生潰爛,嚴重時出現潰瘍,潰瘍處有血水滲出,組織壞死,病灶邊緣腫脹,潰瘍面積擴大,嚴重時引起死亡。
3.治療措施。病龜必須進行隔離干養,可用10克/立方米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病灶30分鐘,然后涂抹金霉素眼膏或消炎生肌膏;或每立方米水體用鹽酸土霉素10克加水全池潑灑,隔天再潑灑1次,用量減半;或用8%聚維酮碘+雙氧水進行表皮涂抹或藥浴(按龜苗患病不同程度進行分盆治療);對出現張口呼吸者可考慮灌服或注射頭孢哌酮或慶大霉素。治療的同時可以在水里適當加點鹽(氯化鈉),因為鹽本身的特性,基本上是可以配合任何藥物一起使用的,且同時起到殺菌作用,在這樣的雙重作用下,讓腐皮病治起來見效更快。
四、腸胃炎
1.病因。此病是幼龜多發病之一,龜食用了變質飼料或水質惡化,使龜抵抗力差而感染病菌得病,加溫龜因為溫度忽高忽低,進食后無法進行正常消化,也會患上腸胃炎。
2.癥狀。主要由于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引起,病龜常漂浮于水面、目光呆滯,身體消瘦,食欲不振,不愛爬動,喜歡飲水、腹瀉、糞便稀軟,黃色或綠色,有時如蛋白狀。
3.治療措施。平時定期消毒,不投喂變質飼料并保持水質良好。病龜用土霉素拌料投喂,用量為每公斤體重用土霉素0.5克,分早晚2次喂,7天為1個療程。病龜用30克/立方米水體濃度的紅霉素溶液浸泡4小時,投喂的飼料中拌加少量土霉素。
五、水霉病
1.病因。是由水中的水霉菌和綿霉菌、絲囊霉菌等多種水生真菌引起,冬季不見陽光或水質不良引起真菌寄生,尤其在春季水溫18~20℃時最易流行。
2.癥狀。龜體機械性損傷或者因其他原因而受傷時,水霉菌以及綿霉菌便侵入傷處。患病龜脖子四周及四肢或甲殼上可見到白色絲狀的菌落在水中漂動,病龜日漸消瘦,食欲減退,嚴重時傷處腐爛、充血,最后衰竭死亡。此病在越冬后期的春季多見。
3.治療措施。龜在運輸、放養時,要防止機械性損傷,并在越冬前進行龜體寄生蟲的殺滅處理;用3%~4%的食鹽水和400~500毫克/升的小蘇打合劑對容器及病龜進行浸浴消毒,或對養殖池進行全池潑灑消毒。病龜用藥后撈出來干養2~3天。
六、肺炎
1.病因。石金錢龜在冬眠期,龜舍內濕度較大,溫度低且變化大,或夏季溫度高、悶熱時,突然溫度下降,溫度變化過大是形成肺炎的主要原因。
2.癥狀。肺炎初期,石金錢龜通常會出現流鼻涕、精神萎靡、行動遲緩、嗜睡等癥狀,并且可以看到它的口中有白色黏液并飄浮在水中;后期它的鼻孔通常會被鼻涕堵塞住,伴有嚴重呼吸困難的現象,并且還會發生側浮和低頭現象,病龜體力不足,肺部腫大,甚至壞死。
3.治療措施。能正常進食的用金霉素按每只龜體重500克用藥1克拌在餌料中進行投喂,每日2次,連續喂1周。嚴重的病龜用鏈霉素或慶大霉素藥液肌肉注射,每公斤體重注射10萬單位,每日注射1~2次,連續用藥6~7天。
七、肝炎
1.病因。此病也是幼龜的多發病之一,而且一旦得病,致死率高,因幼龜體質較弱、抵抗力低而感染病毒引起。尤其是幼龜剛剛過越冬期后的1~2個月,因越冬時消耗營養物質過多,免疫力低,轉入溫差大的室外環境,病毒便乘虛而入。隨著幼龜個體增大,其發病率明顯降低。
2.癥狀。此病有明顯的傳染性,多在4~6月發病。病龜外形瘦弱,行動遲緩,獨伏一處,食欲減退至廢絕;排便少,糞便呈白色稀狀。發病后期病龜不食不動,最后呼吸衰竭而死。
3.治療措施。越冬前加強幼龜營養,多投喂動物性飼料,并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B族、維生素C及其它礦物質。越冬期保持水溫恒定,越冬后保持水溫基本恒定。隔離病龜,徹底消毒龜池,降低密度,在飼料中拌入維生素C和磺胺類藥物投喂,用量為每公斤重的龜第1天用0.2克,以后每天減半,連續用7天。嚴重的同時注射青霉素,用量為每公斤重的龜用10萬~15萬國際單位,將病龜置于淺水盆中,放到室外中等日光下照射,每天1~2小時,連續7天。
八、軟殼病
1.病因。由于過冬期處于溫室內飼養,或龜飼料中長期缺少鈣成分,時間長了,就患上軟殼病。
2.癥狀。患病的龜不愛爬動,不主動覓食,背殼和腹甲柔軟、變形。
3.治療措施。在稚龜過冬期間,定期讓稚龜曬太陽,在龜飼料中增加動物內臟,也可在龜飼料中滴入少量魚肝油,還可以喂帶殼的小蝦。治療可口服乳酸鈣片,按每公斤體重每次1片,每天2次,連服1周。
九、食道炎
1.病因。由于龜飼料加工未夠適口,或者由于搶食而導致龜吃食時,龜的喉、食管有異物或魚蝦的硬刺,引起食道發炎或食道黏膜紅腫,
2.癥狀。病龜表現為食量減退,精神不振。患病的若是稚龜,因其多在水中生活,極易造成死亡。
3.治療措施。準備龜飼料時,必須挑去飼料中的硬刺及其它硬物,大小適于龜直接吞食;投喂龜時,嚴禁人為干擾,避免龜受驚嚇而搶食致病;在病龜飼料中,拌加適量四環素或鏈霉素;發現有骨刺卡喉的龜,用經過消毒的鉗子小心地取出骨刺,并投喂1/3片四環素(片劑)和1片維生素B。
十、體內寄生蟲病
1.病因。由于飼料不新鮮或吞食了有蟲卵的食物或水質受蟲卵污染而引起寄生蟲病。
2.癥狀。寄生蟲吸取龜體營養物質,導致龜瘦弱、貧血,蟲體的某些毒素對龜體有毒害作用。寄生蟲在龜體內運動,對龜體有機械性損傷或阻塞作用,可在糞便中發現蟲體或蟲卵。病龜躁動不安,肌體消瘦,生長慢,不活動。
3.治療措施。日常投喂的飼料要保證清潔衛生,禁止投喂變質的龜飼料,以杜絕寄生蟲病源。發現病龜可以少許畜用敵百蟲片或驅蟲凈片,磨碎混入龜飼料中投喂。
十一、體外寄生蟲病
1.病因。主要是龜虱寄生于龜體表引起的寄生蟲病。
2.癥狀。龜虱寄生在龜頭部兩邊和尾巴兩邊的皮膚上,直接吸取血液,引起局部炎癥、結痂和皮膚角質增厚,從而影響其食欲,體質逐漸消瘦。
3.治療措施。加強飼料管理,消滅中間宿主和寄生龜虱。防治龜虱的方法是用4%~5%鹽水溶液或用0.015%~0.02%高錳酸鉀藥液洗浴,藥液以龜頭能露出水面為宜,一般洗浴20~30分鐘為宜。
作者∣廣西浦北縣張黃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鐘祥偉
來源: 鐘祥偉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