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強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任大江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 主任醫師

布病(布魯氏桿菌病)是一種由布魯氏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傳染性疾病。

如果細菌濃度比較高,通過血液循環滯留在關節周圍生長、繁殖,就會引起一些關節損害。

布病引起關節損害的發生率是非常高的,最常見的是大的關節損害,包括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肘關節、肩關節,小關節比較少見。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一、哪些人得了布病之后容易出現關節損害?

一般來講抵抗力比較低的,像老人、小孩得了布病之后,出現關節損害會比較常見。

關節損害之后,患者會出現一些不適癥狀,比如關節疼痛、腫脹,包括一些行走障礙,不過絕大多數是一過性的,可能是僅僅侵犯了關節的滑膜,沒有引起關節骨頭的病變。但也有個別患者可能會發展到關節,感染骨頭破壞關節,甚至關節膿腫。

如果發生了關節膿腫,整個的關節會腫起來,如果再嚴重可能就會出現整個關節破壞,失去功能,關節僵硬,下肢關節損害會引起行走、下蹲困難或者跛行,這種是比較嚴重的關節炎。

二、如何診斷布病性關節炎?

診斷布病性關節炎要做各種檢查,包括血液檢查,凝集試驗是不是陽性,關節液或者血培養是不是有布魯氏桿菌。

然后再做一些影像學的檢查,尤其是磁共振、CT三維重建,在磁共振上能顯示信號的改變,或者關節有沒有積液,這是早期的變化。另外CT可以發現骨頭有沒有破壞,通過上述檢查是可以診斷清楚的。

一旦明確診斷,就要積極治療。

因為如果不進行治療的話,最初可能是滑膜的一些炎癥,包括積液、分泌液多一些,但是隨后它要侵犯到軟骨,軟骨破壞以后,關節就發生僵硬、變形,另外有些患者出現關節膿腫,最后關節可能就會廢用,甚至殘廢。

三、布病性關節炎如何治療?

布病性關節炎絕大多數可以通過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強調足量、足療程,一般我們對于骨關節的病變強調用四聯藥,包括口服的多西環素、利福平,靜脈應用的氧氟沙星、三代頭孢。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四聯藥,一個療程是兩周,一般要用2-3個療程,然后再根據炎癥指標的變化,來判斷是否改用單純的口服藥物,但對于骨關節的這種病變,強調至少要服用半年的藥物。

但因為對于個別的情況,如果發生了膿腫,或者關節滑膜的增生、積液非常多,這種情況可以選擇用微創關節鏡進行治療。

關節鏡手術現在開展得比較普遍了,一般切幾個小口,用一個圓珠筆一樣的管道插在關節腔里面,通過鏡子來觀察關節里面的病變情況,軟骨、滑膜有什么病變,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同時也可以進行相應的處理。

對于一些嚴重的患者,如果關節的軟骨破壞了,骨頭也破壞了,患者關節僵硬、畸形、行走困難,想要恢復他的行走功能,可能就要進行關節的置換手術。

四、布病性關節炎能徹底治好嗎?

絕大多數布病性關節炎,通過服藥可以完全治愈,尤其輕型的、一過性的,很容易治愈。

但是對于這種嚴重的骨破壞,軟骨破壞,出現關節僵硬、畸形,行動困難,嚴重影響工作生活,可能就需要做關節置換手術。手術以后,復發率是比較低的,如果配合正規的藥物治療,并確保治療足量且足療程,大多數還是效果非常好的。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