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正常月經是不痛的,痛經的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最近,網上有一個說法流傳得很廣:“正常月經是不痛的,痛經的都屬于子宮內膜異位癥”,這個說法引起了很多女性的擔憂。也有讀者給科學辟謠留言提問該說法是否屬實。

流言分析:并非如此。

正常月經也會痛,這是原發性痛經;“不正常痛經”即繼發性痛經,也不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癥,還可能是其他疾病。

最近,網上有一個說法流傳得很廣:“正常月經是不痛的,痛經的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癥”,也有人在后臺留言提問該說法是否屬實。

首先必須要說,這個觀點當然是不正確的。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焦慮,今天來聊聊痛經這個話題~

正常月經也會痛經——原發性痛經

就像人體表面覆蓋著皮膚一樣,子宮內也覆蓋著子宮內膜。皮膚分為表皮和真皮,子宮內膜也對應著分為功能層和基底層。

每個月,基底層的子宮內膜都會長出一茬功能層內膜。功能層內膜中含有豐富的腺體,還有來自子宮的小血管分支密布其中。如果卵子受精,功能層的腺體和小血管們就可以支持早期胚胎著床后進一步發育;如果沒有受精卵到來,功能層內膜就會因為失去激素的支持而自行萎縮、剝脫,插入其中的小血管也會自行斷裂,由此形成的出血、滲液和子宮內膜混合物,就是月經。

版權圖庫圖片,不授權轉載

月經來潮后,子宮的肌肉會自行收縮,擠壓宮腔,促進月經的排出。但就像有人天生汗毛多、有人天生皮膚油一樣,也有一些完全健康的人在來月經時,子宮內膜會產生過多的前列腺素 F2-α ,或者生產的前列腺素 F2-α 和前列腺素 E2 的比值升高,導致子宮肌肉收縮過強,產生了痙攣性疼痛。這種沒有任何疾病誘因,單純由個體差異導致的經期子宮痙攣痛稱為原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非常普遍,在社會調查中,原發性痛經的發生率可以高達 93% [1],可見有大量的痛經女性只是受正常生理現象的困擾,并非疾病影響。

原發性痛經的癥狀比較穩定,每個月情況都基本相似,一般出現在月經開始前不久或者月經出血時,多數能在 12~72 小時內緩解。而原發性痛經的解決方法也很簡單,月經來潮后盡早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布洛芬、萘普生、酮洛芬等),阻斷前列腺素 F2-α 的持續合成,就可以顯著緩解痛經。越早服用越好,如果藥吃晚了,雖然可以阻止前列腺素繼續合成,但先前已經合成的前列腺素仍然會導致痛經。

原發性痛經和規律排卵有關[2],所以如果正好有避孕需要,或者不能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復方口服短效避孕藥可以通過抑制排卵緩解痛經。臨床上原發性痛經癥狀嚴重時,也會采取兩種藥物聯合的方法進行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導致的痛經

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應該生長在子宮腔里,受身體激素的調控,生長、剝脫出血、排出體外,如此周而復始。可在有些人身上,子宮內膜不僅生長在宮腔里,也長在盆腹腔、卵巢表面、肺部、肚臍、剖宮產切口等其他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這些長錯地方的子宮內膜同樣受全身激素水平的影響,和宮腔內的子宮內膜同步進行周期性的剝脫出血,進而導致進行性加重的痛經、持續的盆腔痛、不孕癥等后果,這才是所謂的子宮內膜異位癥。

這種由疾病導致的痛經稱為繼發性痛經,和前文所說的原發性痛經從病因上就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情況。

版權圖庫圖片,不授權轉載

異位的子宮內膜周而復始地出血,血液卻沒有正常的腔道可排出,很容易在局部積聚形成囊腫。這意味著如果不進行干預,每一次的疼痛都會慢慢加重。而由于病灶的存在,一些病情比較典型的患者還會出現與月經無關的持續腹痛、排尿疼痛、排便疼痛、便秘或腹瀉、惡心嘔吐、不規則出血等癥狀[3]。

子宮內膜異位病灶還可破壞正常的盆腔結構,誘發炎癥反應,干擾著床等增加不孕癥的發病率。視發病部位不同,特殊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病灶還可以導致其它棘手的情況,比如胸腔子宮內膜異位癥可出現伴隨月經反復發作的血氣胸、咯血;膀胱子宮內膜異位癥可出現伴隨月經的反復血尿;腸道子宮內膜異位癥可出現腹脹、腹痛、伴隨月經的便血等。

和情況基本穩定、除了疼痛沒有顯著危害的原發性痛經相比,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痛經需要盡早確診、及時干預,以免情況越來越重、并發癥越來越多、越來越影響個人的生存質量。

導致“繼發性痛經”的情況還有這些

除了子宮內膜異位癥外,生殖道結構異常、手術或其他原因導致的子宮積血、盆腔炎或輸卵管卵巢積膿、子宮腺肌病等也會導致痛經癥狀,這些由先天異常或后天疾病導致的痛經都屬于繼發性痛經,需要找出病因、對癥解決。

所以,回到文章開頭網友提供的觀點:“正常月經是不痛的,痛經的都屬于子宮內膜異位癥”,其實前后兩句都不對,正常月經也會痛,那是原發性痛經;“不正常痛經”即繼發性痛經,也不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癥,還可能是其它疾病。

版權圖庫圖片,不授權轉載

那么我們普通人如何判斷自己的痛經是原發性痛經還是繼發性痛經呢?

原發性痛經往往開始于青春期月經規律之后,時間點可在初潮后數月到數年。原發性痛經每次發作的情況都基本穩定,出現在月經開始前不久或者月經出血時,多數能在 12~72 小時內緩解。繼發性痛經則往往表現得不夠“穩定”,比如初始發作年齡較晚、疼痛突然加重、疼痛越來越嚴重、非經期持續不適、痛經伴月經出血模式明顯改變或者其它異常情況。

總之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情況一直穩定,且平時沒啥不舒服,就不用太擔心;如果覺得自己的痛經情況似乎不太對勁,自己拿不準就去醫院檢查看看,虛驚一場最好,萬一發現什么問題也可以及時處理。

參考文獻

[1] Campbell MA, McGrath PJ. Use of medication by adolescen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enstrual discomfort.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1997;151(9):905-913. doi:10.1001/archpedi.1997.02170460043007

[2] Willman EA, Collins WP, Clayton SG. Studies in the involvement of prostaglandins in uterine symptomatology and pathology. Br J Obstet Gynaecol. 1976;83(5):337-341. doi:10.1111/j.1471-0528.1976.tb00839.x

[3] Hansen KE, Kesmodel US, Baldursson EB, Kold M, Forman A. Visceral syndrome in endometriosis patients.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4;179:198-203. doi:10.1016/j.ejogrb.2014.05.024

作者丨飛刀斷雨 醫生

審核丨蘭義兵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副主任醫師

來源: 科學辟謠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