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中華醫學會
審核:邵增務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主任醫師 教授
應警惕脊柱結核。
脊柱結核的典型臨床表現為病變部位疼痛、體重下降、不適、盜汗等。體格檢查可見局部壓痛、肌痙攣和脊柱活動受限,患者可伴有脊柱畸形和神經系統障礙,有時以截癱、后凸畸形、竇道為主訴。
脊柱結核的疼痛部位與疾病的位置一致,常見胸椎,其次為腰椎,頸椎、骶椎較少見。有些患者可伴有椎旁膿腫及腹股溝和臀部膿腫。10%~47%的患者在疾病過程中出現截癱。在胸椎和頸椎發病時,截癱的發生率更高。
脊柱結核患者中截癱的發生率約為10%,胸椎結核合并截癱者多見,其次為頸椎、頸胸段和胸腰段,腰椎最為少見。初始表現為背部疼痛和病變節段束帶感,然后出現截癱。當脊椎結核并發高位截癱時,患者不但出現四肢癱瘓,呼吸肌也受到侵犯,極易發生窒息及出現肺部合并癥。臨床可通過感覺平面的測定來確定脊髓受壓的部位。脊柱結核并發截癱患者大小便功能障礙出現得比較晚。早期表現為排尿困難,逐漸發展為完全尿閉。當膀胱的反射功能恢復后可出現小便失禁。大便功能障礙的最初表現為便秘和腹脹,也可出現失控現象。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