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查頻率
**1.**病情穩定期:如果腎友的病情處于穩定狀態,尿蛋白水平一直保持在較低且穩定的范圍,一般3~6個月檢查一次24小時尿蛋白就可以。這樣可以持續觀察腎臟功能的維持情況,及時發現潛在的變化。
**2.**病情變化期:當腎友出現如水腫加重、血壓波動、肉眼血尿等癥狀,或者近期有感冒、感染等情況時,應及時檢查24小時尿蛋白。因為這些情況可能導致腎臟負擔加重,尿蛋白水平可能發生變化。另外,在調整治療方案后的1~2周內,也需要復查,以評估新方案對尿蛋白控制的效果。
二、檢查前準備
**1.**容器選擇:要使用清潔、干燥、有蓋的塑料桶或廣口瓶來收集尿液。避免使用有殘留化學物質的容器,以免影響檢查結果。
**2.**準確計時:從第一天的某一時刻(如早上7點)開始排空膀胱,之后的每一次尿液都收集起來,一直到第二天同一時刻(第二天早上7點)的最后一次尿液。期間要注意時間的準確性,不能有遺漏或多收的情況。
**3.**避免污染:女性在月經期間不宜進行此項檢查,因為經血可能混入尿液中影響結果。收集尿液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大便、精液等污染尿液。
三、樣本保存與送檢
**1.**保存條件:收集好的尿液如果不能及時送檢,應放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如果天氣炎熱,可以在容器周圍放置冰塊,但要注意不能讓冰塊接觸到尿液。
**2.**及時送檢:在收集完成后,要盡快將尿液樣本送到醫院檢查,一般不宜超過2小時,以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四、結果解讀
**1.**正常范圍:正常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一般小于150 mg。如果腎友的檢查結果在這個范圍內,說明腎臟的濾過功能基本正常。
**2.**異常情況分析:當24小時尿蛋白超過150 mg時,提示腎臟可能出現了問題。如果在150~500 mg之間,為微量白蛋白尿,可能是腎臟早期損傷的信號。如果超過3.5 g,則提示大量蛋白尿,可能存在腎小球疾病等嚴重腎臟問題。不同的數值變化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病史和其他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
五、與其他檢查的關聯
**1.**血肌酐和尿素氮:24小時尿蛋白檢查結果應與血肌酐、尿素氮等腎功能指標結合分析。如果尿蛋白增加的同時,血肌酐和尿素氮也升高,可能提示腎臟疾病在進展,腎功能受到影響。
**2.**血壓監測:血壓與尿蛋白密切相關。持續的高血壓可能導致腎臟損害,引起尿蛋白增加;而尿蛋白增加又可能加重腎臟負擔,進一步升高血壓。因此,在檢查24小時尿蛋白時,要同時關注血壓情況,二者相互印證來評估病情。
六、對治療的指導意義
**1.**調整藥物劑量:如果24小時尿蛋白檢查結果顯示尿蛋白增多,醫生可能會根據情況增加或調整降壓藥、免疫抑制劑等藥物的劑量,以更好地控制尿蛋白水平。
**2.**評估治療效果:通過定期檢查24小時尿蛋白,可以直觀地了解當前治療方案對腎臟疾病的治療效果。如果尿蛋白逐漸減少,說明治療有效,可以繼續維持當前方案;如果尿蛋白沒有改善甚至加重,就需要重新評估治療方案,調整治療策略。
來源: 醫路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