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阿姨的故事
梁阿姨是個喜歡到處品嘗美食的人。但是自從發生腦卒中后,由于吞咽功能受到影響,醫生只能給她插上鼻飼管以保證每天的營養供給。梁阿姨雖然肚子不餓,但嘴巴一直吃不到東西,無法品嘗到食物的美味,這讓她很不高興,時常鬧情緒。
于是,梁阿姨的家人找到了常德市第二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吞咽團隊,醫生、護士、治療師迅速針對梁阿姨的情況進行了評估并制定了治療方案。
評估結果顯示梁阿姨會誤吸液體食物,但可以做糊狀食物的攝食訓練。于是治療師為梁阿姨制定了個體化的攝食訓練方案,選擇一些梁阿姨喜歡吃的食物循序漸進地讓其訓練經口咀嚼進食。
在嘴巴接觸到美食的那一刻,梁阿姨整個人又重新煥發了精神。經過一個療程的積極治療,梁阿姨已經成功拔除了鼻飼管,日常三餐可以軟食為主,這讓她和家人都非常滿意。
那么,除了治療師每日一次的專業訓練外,在日常生活中,家屬可以幫患者做哪些調整,讓他們更加安全順利地進食呢?
想要了解,患者和家屬朋友們不妨接著往下看,快快學起來吧!
康復方案之——如何給患者選擇進食工具
**1、**喂食的勺子
應該選擇中等大小、較平且不易粘上食物的勺子。如果患者能夠自主進食,可以選擇柄較粗、中等長度的勺子,也可以在柄上纏繞膠布等來加粗勺柄。
**2、**喝水的杯子
用普通杯子喝水或飲料時,患者須將頭往后仰,頸部會伸展,存在誤咽的風險。這時可以自制一個剪口杯,只要將一次性紙杯參照下圖剪出一小塊可以容納鼻子的缺口,再將邊沿向外捏(以免劃傷皮膚),使用起來方便又安全。
康復方案之——進食時可采用哪些姿勢及方法
1、對于能夠自主進食的患者
正確的進食姿勢應該是坐起吃飯,稍微收著點兒下巴,避免下巴上揚。
允許患者有足夠的進食時間,不要催促。在保證患者前一口食物已經完全吞咽后再讓其進食第二口。鼓勵患者小口進食,一口進食量可占餐勺的2/3左右。進餐后讓患者坐位休息30—40分鐘,不要立刻平躺。
如果進食時發生嗆咳,可以讓患者身體前傾并進行有意咳嗽,即有意識地使用腹肌故意咳嗽,有助于咳出食物。
2、對于不能坐起來和自主進食的患者
一般讓其處于軀干至少60°的仰臥位,頭部前屈,將偏癱側肩部以枕墊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側。絕對不能平臥位喂食和進食。通過觀察患者的咽喉上抬活動,掌握患者吞咽的情況。
患者與喂食者應保持良好的視線接觸,這有利于他們之間的溝通,同時能讓患者的頭頸保持向下微傾,以保障吞咽的安全性。
3、對于痰多的患者
應排痰后再進食。喂食過程中,如果患者痰多,也需要排痰后才能繼續進食,以防痰液粘住食物,影響食物運送速度。
如何保持口腔衛生
吞咽障礙患者因為口腔感覺和運動能力減退,導致食物容易殘留在口腔中,如果不及時清潔,就會滋生細菌。而且這些細菌會隨著唾液在患者發生咳、嗆等動作時進入肺部,誘發吸入性肺炎。
所以,“口腔不衛生”也是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罪魁禍首之一。患者進食完畢后必須清理口腔,確保沒有食物殘留。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常德市第二人民醫院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郭千崳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Wx)
來源: 常德市第二人民醫院